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

文山聊武器 2025-11-16 00:20:33

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后来朱德知道后大声痛哭:“你们为啥子不让我去看彭老总!” 彭德怀出生在1898年的湖南湘潭,那地方穷山恶水,他家更是一贫如洗,从小就得帮着家里干农活,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十来岁就出去打工,当过窑工,扛过煤,生活苦得没法说。1916年他投身湘军,当了个小兵,跟着部队打仗,慢慢混出点名堂。1922年考上湖南军官讲武堂,在那儿学了些军事本事,毕业后当连长,带兵冲锋陷阵。1928年他发动平江起义,拉起红五军,这可是他人生大转折,从国民党那边跳出来,成了红军骨干力量。之后他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跟朱德的部队会合,从此开启了长久的合作。 朱德比彭德怀大12岁,1886年生在四川仪陇,也是个穷苦出身,但这人特别勤奋,自学成才,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学骑马射箭,毕业后参加护国战争,在山地里指挥部队打仗。1922年他去德国留学,接触了新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南昌起义,他率部转战,筑工事埋伏敌人。这段经历让他成了革命队伍里的重要人物。两人第一次见面是1928年井冈山会师,彭德怀的红五军和朱德的红四军合并,一起对付国民党围剿。那时候部队条件差,粮食少,敌人追得紧,但他们商量对策,硬是扛了下来。 从井冈山开始,彭德怀和朱德的搭档关系就特别稳固。长征时,彭德怀管红三军团,朱德当总司令,他们过草地翻雪山,互相配合得默契。彭德怀在前头带队,朱德管大局,部队啃树皮喝雪水,也没乱阵脚。抗日战争爆发,彭德怀当八路军副总指挥,朱德是总指挥,在太原保卫战中分担任务,挡住日军进攻。彭德怀胃不好,朱德让人送稀饭;朱德年纪大,彭德怀劝他少熬夜。这种小事体现出他们多年的信任。两人性格互补,彭德怀直脾气,朱德稳重,一起成就了不少大事。 彭德怀的军旅生涯充满坎坷,但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百团大战是他指挥的,那场战役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鼓舞了全国抗战士气。解放战争中,他率西北野战军,转战陕甘宁,粉碎了国民党进攻。朱德作为总司令,统筹全局,两人配合默契。建国后,彭德怀去朝鲜战场,指挥志愿军,打出国威军威。朱德则在北京处理军务,两人虽分隔两地,但通信不断,讨论国家大事。这种友谊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经年累月打仗磨出来的。 1974年,彭德怀身体越来越差,北京那间小屋成了他的最后地方。他患直肠癌,病情恶化,一次次向看守提出想见朱德的请求,看守没回应,也没传话出去。侄女彭美魁1973年探视过他,看出他状况不好,想帮着争取医疗条件,但没成功。到了11月,病势加重,他还是没等到朱德。11月29日下午,他就这样走了,没人陪在身边。消息过了几天才到朱德那儿,朱德那时88岁,身体也不行,听说后眼泪掉下来,拍桌子喊出那句话。 这个事件让人看到革命老人晚年的无奈。彭德怀求见朱德没成,朱德事后知道那么难过,这中间的遗憾没法弥补。彭德怀从小穷到当大将,朱德从讲武堂到总司令,他们的路子多像普通人奋斗史。井冈山会师时,部队粮食少,国民党追得紧,两人商量对策,硬扛下来。长征路上,过草地时大家啃树皮,彭德怀在前头带队,朱德管大局。抗战太原那仗,彭德怀跑前线,朱德调兵,这样的配合靠的是多年信任。 彭德怀去世后,骨灰被化名王川,送到成都一个普通陵园存放。朱德后来常跟身边人说起彭德怀的好,说他耿直敢干,是红军缺不了的人。朱德自己也老了,走路拄拐,但还尽力维护老战友的名声。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追悼会上很多人来,场面肃穆。朱德一生为革命贡献巨大,从南昌起义到建国后,他始终在高层位置,处理军政事务。 彭德怀1978年平反,贡献得到认可,骨灰先从成都迁回北京八宝山,1999年回湖南湘潭,那儿建了纪念馆,放着他生前的照片和资料。朱德在四川仪陇的故居也成纪念馆,来人不少。两人故事写进书里,传给后人。彭德怀和朱德的交情,从井冈山到长征,再到抗战,一路走来不容易。彭德怀直脾气,朱德稳重,两人互补,成就不少事。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