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刘翔跨栏夺冠后,开发商送他一套225万的房子,他豪气地送给教练,不料,房价竟一跃涨至千万,有人问他:“后悔吗?”他的一句话让人赞叹不已! “教练,这套房子,您必须收下!”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不久,刚成为中国田径传奇的刘翔就对他的教练孙海平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 没人知道,这声“必须收下”背后,藏着整整八年的师徒情深。1996年,13岁的刘翔还在上海少年体校练跳高,个子窜得快但爆发力总用不对地方,是孙海平一眼看中他腿长步频快的天赋,力排众议把他拉进跨栏队。那时候跨栏在国内还是冷门项目,训练条件差,孙海平自己画图改栏架,熬夜查国外训练资料,甚至自掏腰包给刘翔买蛋白粉补充营养。刘翔青春期叛逆过,训练累到想放弃时,是孙海平陪着他跑操场,一边跑一边说“你的腿不是用来走路的,是用来破纪录的”;他脚踝受伤肿得像馒头,是孙海平每天熬中药给他敷,守在床边观察到后半夜。 雅典夺冠那晚,刘翔身披国旗跳上领奖台时,第一时间看向观众席的孙海平,师徒俩隔着人群红了眼眶。开发商送房时,刘翔没半点犹豫——他永远记得,自己刚进队时,孙海平一家挤在老弄堂的小房子里,教练的儿子想买架钢琴都没地方放;记得备战奥运那两年,孙海平推掉所有应酬,连母亲生病都没多陪几天,全程守在训练基地。对刘翔来说,这套房子不是财富,是给“再生父母”的一份心意。 后来房价疯涨至千万,媒体追着问他后不后悔,刘翔笑得坦荡:“要是没有教练,我连奥运门票都拿不到,谈什么房子?”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现在多少人把利益看得比情义重,师徒反目、兄弟阋墙的戏码屡见不鲜,可刘翔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感恩从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在自己站得高时,没忘记是谁把自己扶上来。孙海平后来也没白受这份情,他把刘翔的感恩当成动力,又培养出一批田径新秀,师徒俩成了中国体坛的一段佳话。 其实人生最珍贵的从不是房价数字,而是那些在你低谷时托你一把、高峰时为你喝彩的人。刘翔的选择,不仅守住了师徒情,更守住了做人的本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