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一句话火了!有外国记者问他,如果中国动用武力统一台湾,韩国会不会参与。李在明笑着回应,那是别人的家务事,他只会说一句谢谢。 在这种敏感问题上,无论直接说帮还是不帮,都会触碰一方的利益,李在明选择绕开对立,把话定性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再用一句简短的“谢谢”收尾,不让记者继续追问,也不给外界留下话柄。 这种回应方式,让他避免了陷入尴尬,更与前总统尹锡悦直来直去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他之所以能笃定地说出是中国自己的家务事,是因为这一立场在国际上有明文依据,二战结束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写明,日本必须将台湾归还中国,这是战后各国达成的共识。 联合国在1971年通过第2758号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没有独立的国家地位,包括韩国在内的183个建交国都承认这一原则。所以,这不是个人观点,而是遵循国际规则的延续。 这种立场也是他政治态度的一贯体现。早在竞选和担任在野党领袖时,他就批评尹锡悦外交上过度依赖美国,主动与中国对立,把国家拖进麻烦。 他坚称台湾问题和韩国毫无关联,上台后自然要兑现承诺,如果现在改口,首先反对他的就是当初支持他的人,这对他的总统地位影响巨大。 李在明的判断还源于现实经济压力。韩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是一句话能切割的,现在韩国人每天吃的泡菜就是例子,韩国年产53万吨,还需进口31万吨,其中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一旦失去这个供应链,韩国人的餐桌会立刻受到冲击。 农业生产也难以幸免,种水稻的农户使用的补贴无人机,有超过六成七是中国制造,性价比高、性能稳定,很难有别的国家的产品能替代。 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到2.3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韩国的汽车、电子产品需要中国市场消化,中国的原材料、消费品同样源源不断进入韩国。 得罪这样的经济伙伴,付出的成本是韩国承受不起的,李在明自己也明确,韩美关系固然重要,但不能把中国排除在外,因为一旦关系恶化,直接影响的就是韩国的经济命脉。 尹锡悦任期内因为紧跟美国步调,说出“台湾问题是世界问题”,导致中韩关系骤降,韩国多年顺差变成逆差,企业损失惨重,民众骂声不绝。 李在明显然不想重蹈覆辙,他的策略是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既不公开反对美国,也不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这种中间路线对于夹在大国之间的韩国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生存选择。 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李再明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智慧,更是韩国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的务实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