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把主意打到大湾区上了,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国家嫌弃的赛事,因为要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那可是巨大的,要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还有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 其实早个二三十年申办奥运,十几个城市能打破头,现在倒好,大家都学聪明了,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开始布达佩斯、汉堡、罗马都举着牌子想试试,可一核算账就全打了退堂鼓。汉堡市公投直接把申办提案否了,市民算得明白,这笔钱砸进去连个响都未必有。罗马更干脆,政府直接宣布退出,理由是“财政无法承受”。 最后国际奥委会实在没辙,只能把2024和2028年两届赛事打包塞给巴黎和洛杉矶,这哪里是招标,分明是求着人家接盘。 到了2032年更夸张,全球愣是没一个城市主动申请,奥委会只能主动上门“恳请”布里斯班承办,曾经的“全球盛会”沦落到这份上,说出来都让人唏嘘。 办一届夏季奥运会的花费,早就不是“天文数字”能形容的,简直是个无底洞。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就踩过这个大坑,当初拍着胸脯说“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还能盈利”,结果光是那个造型奇特的体育场就出了大问题,设计复杂导致工期拖了又拖,工人还闹起了罢工,最后实际花费比原计划翻了五倍,直接欠下20亿美元外债。 这笔债当地老百姓足足还了3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成了奥运史上的笑话。 近些年的例子更触目惊心,2016年里约奥运会预算130亿美元,实际花出去的钱根本没法细算,赛后那些为赛事建的场馆成了摆设,游泳馆的水发绿发臭,奥运村甚至成了流浪汉的聚集地。 2020东京奥运会更夸张,最初预算73亿美元,最后一路飙升到200多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要烧进去1.5亿,这笔钱足够建几十所三甲医院。 就连现在的巴黎奥运会,虽然喊着“创新开放”,实际麻烦早已找上门,通胀让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涨,光是每天11000人的安保队伍就够法国政府头疼,预算超支的传闻就没断过,马克龙否定“奥运税”的表态,更像在硬撑场面。 要说中国没能力办奥运,那纯属瞎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至今还是标杆,但我们不想办,这是清醒,不是没实力。 现在中国老百姓的眼睛都亮着呢,没人再为一场热闹的盛会盲目激动,大家更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小区门口的医院能不能挂上号,每个月的养老金够不够生活,孩子上学能不能顺利拿到学位。 这些事才是真金白银要花在刀刃上的地方,202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接近5万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超过3.8万亿元,这些钱每一分都花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反观办一次奥运,就算按最低标准也得几百亿,这笔钱如果用在大湾区,能新增多少个幼儿园学位,能把多少社区医院的设备更新一遍,能让多少老人的养老金再提一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远比赛场上的金牌和欢呼声重要。 大湾区的基础设施确实过硬,但这些资源是为了服务民生、推动发展,不是为了给奥运当陪衬。 巴赫大概没搞懂,中国早已过了需要靠奥运证明自己的阶段,我们现在的追求,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活得更踏实、更舒心,至于奥运会这个“花钱买吆喝”的差事,还是留给愿意当冤大头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