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厕所上的代价太大了!”浙江杭州,女子和婆婆出门着急上厕所,婆婆就带她去小区的一家康养中心,可紧接着却被民警找上门,原来康养中心认为两人非法闯入,而且使用后没关水龙头,对他们造成了3-5万元的损失,女子一家人都觉得这个说法很离谱 杭州翡翠城小区的一桩如厕纠纷,拖了两年仍没定论。 核心事儿很简单:业主王阿姨和儿媳李女士着急上厕所进了小区康养中心,之后被索赔3到5万元,理由是非法闯入且未关水龙头导致漏水。 可从头到尾,支撑索赔的关键依据,始终没让人信服。 康养中心的核心诉求有两个:一是认定婆媳俩“非法闯入”,二是主张漏水损失由两人造成。 但这两点,都被实际情况和证据戳出了漏洞。 先看“非法闯入”——王阿姨是小区业主,当天是2023年11月26日周日下午3点,康养中心门口公告写着开放时间是13:00-17:00,没提周末闭馆。 当时中心门虚掩着,里面灯亮着,完全没有禁止入内的迹象,婆媳俩才推门进入二楼卫生间使用。 民警上门核查后,出具的《情况说明》也明确,没发现门锁损坏,进入时间在公示开放时段内,暂无法认定“非法闯入”。 再看“漏水损失”的关联问题,疑点更明显。 康养中心说两人没关水龙头,水流十几个小时造成损坏,但监控显示,婆媳俩离开后,洗手池周围一直是干燥的,直到凌晨2点保安进入现场,也没有大面积积水痕迹。 小区物业的《漏水排查报告》进一步明确,漏水源头是走廊公共管道井里的老化水管,这根水管已使用8年,康养中心从未申请过维修,和卫生间水龙头没有任何关系。 更关键的是,当婆媳俩和业委会要求康养中心提供漏水期间的水表数据,以证明用水量是否异常时。 可对方始终拒绝,只拿出几张模糊的墙面照片作为“损失证据”,还被业主发现是之前漏水时的旧图。 事件的发酵,始于康养中心的强硬操作。 在民警出具情况说明后,康养中心不仅没收敛,反而把写有王阿姨全名的《告业主函》贴满了小区单元楼和公告栏,要求7日内协商赔偿,否则就起诉追责。 这种公开业主隐私、强硬追责的方式,引发了小区业主的不满。 超过150位业主自发联名,向街道办投诉康养中心的行为。 同时扒出这家中心的更多问题:它占用的是小区规划中的业主公共活动区域。 却被擅自改成收费运营场所,对业主收取20元/次的使用费,且运营资质不全,未办理公共设施运营许可,属于违规运营。 婆媳俩的维权过程,始终围绕“要证据”展开。 李女士的丈夫多次找康养中心要完整监控和损失明细,在业委会介入下才看到部分监控片段,发现了监控干燥、漏水源不符等疑点。 他们明确表示,不是不愿承担责任,只要康养中心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损失是他们造成的,该赔多少就赔多少,但不能接受“莫须有”的罪名和天价索赔。 街道办介入调查后,已责令康养中心暂停违规运营,重新公示开放规则、收费标准和运营资质。 法院也计划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康养中心声称的3到5万元损失进行专业鉴定。 康养中心作为公共设施的运营方,既没尽到明确公示规则、定期维护设施的义务,出了问题后又不愿提供有效证据,反而试图通过强硬追责转嫁自身管理疏漏的损失。 而业主的合理诉求,只是“不稀里糊涂背锅”,这也是所有普通人面对类似情况时的共同底线。 截至目前,第三方鉴定尚未有结果,事件仍在等待最终的公正裁决。 但这起纠纷已经明确传递出一个道理:任何索赔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权责对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公共设施的管理方不能只想着收费运营,却回避自身的管理和维护责任,更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随意给他人安上责任罪名。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