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有时真感觉中国军工挺不讲武德的,美国人研究几十年,才发明出全球独一份的 “鱼鹰”,结果咱们呢,“哦,看到了,学会了,还顺便帮你解决了几个毛病”。 美国人在倾转旋翼机这条路上蹚了快四十年,才算把V-22“鱼鹰”勉强送上天,可中国军工一出手,就把这事儿做成了“升级版”,连美国人自己头疼的老毛病都顺带根治了。 这毛病根源就在那套 “变身” 关节,密密麻麻的齿轮和轴堆在一起,零件多到能让维护兵头大,稍微保养不到位就卡壳,更要命的是垂直起降时,旋翼下冲气流在机翼表面堆成涡流,和地面涡流一搅和,机体就跟喝醉了似的不稳,飞行员稍不留神就出意外。 但中国军工这波操作,硬是把别人的 “血泪经验” 变成了自己的 “快速通关秘籍”,看着像 “不讲武德”,实则是几十年技术积累攒出来的底气,再加上后发优势踩准了技术迭代的节点。 早在 2003 年,华羽先翔的核心团队就在西北工业大学折腾各种构型,从复合翼到多旋翼试了个遍,2020 年就验证了倾转旋翼的可行性。 等到 2024 年下线鸿鹄工程样机首飞,今年 9 月还拿到了民航局的适航受理,成了国内首家整机和核心子系统同步闯适航的,这效率比美国人当年顺畅多了,毕竟别人踩过的坑咱早看明白了,直接绕着走。 彩虹公司 2018 年就把彩虹 - 10 倾转旋翼无人机摆上珠海航展,后来又配上国产 1000 千瓦级 AES100 涡轴发动机,算是先把无人版的技术练熟了。 沃飞长空更狠,搞 AE200 直接布局 400 多项专利,从总体气动到航电系统织了张专利网,还拉着上下游十几家企业一起升级,现在不仅全面进入适航符合性确认,还卖出去几百架订单,光销售额就得几十亿。 小鹏汇天的 A868 更直接,上了全倾转构型和混合电动力系统,设计航速 360 公里 / 小时、续航 500 公里,6 座的座舱比鱼鹰的载人载物能力还实用。 关键是用电驱动替代了一堆齿轮轴,零件数量直接砍半,维护时再也不用对着密密麻麻的机械件头疼,这不就是把鱼鹰的老毛病直接根治了? 美国人当年受限于七八十年代的材料和控制技术,只能靠机械堆出倾转功能,机身重不说,还得靠飞行员凭经验对抗涡流。 中国这会儿早就有碳纤维材料减重,数字飞控算法能精准调整旋翼姿态,把机翼涡流搅乱的问题化解于无形,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还加了安全冗余,就算一个电机出问题,其他的照样能撑着飞,比鱼鹰那种 “一坏就趴窝” 的机械结构靠谱多了。 沃飞长空从 2020 年成立到估值涨 30 倍,华羽先翔、小鹏汇天在全倾转赛道竞速,整个产业链跟着升级,还参与编了 2 项国家行业标准,这股劲头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有的。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 “抄作业”,是 “看作业找错,然后写了篇升级版论文”。 美国花四十年磨出个满身小毛病的 “先驱者”,中国用十几年吃透技术原理,再用新技术补全短板,把倾转旋翼机从 “军用试验品” 做成了 “商用爆款潜力股”。 AE200 的几百架订单、鸿鹄的适航进度、A868 的性能参数,全是实力的证明。别人蹚路咱搭桥,别人补漏咱重构,这 “不讲武德” 的背后,是技术积累到质变的必然,也是后发者对先行者最硬核的致敬。 参考信息来源如下图:


均 定
电动和机械轴转动精度要求不一样后者对材料的硬度和加工精度和结构比前者高100倍而且上个世纪他们就造出来上过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