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男子彩票中奖,由于太兴奋,竟然将彩票拍照,发在业主群分享,狠狠炫耀了一番,结果,他隔天去兑奖,却被告知彩票已经兑换过了,男子以为是店主干的,和店主大吵一架,闹得不欢而散,最后选择了报警! 在彩票兑奖的默认逻辑里,“凭实体彩票兑奖”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一家彩票店,却因为一张微信照片兑了奖,闹出了一场轩然大波,不仅让中奖者怒而报警,还让“兑奖到底该认什么”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11月12号一早的彩票店争执。 老彩民王先生揣着一张皱巴巴的实体彩票,兴高采烈地来兑奖,他前一天按自己推算的号码买的彩票中了奖,奖金比以往所有小额奖金加起来都多,满心期待能顺顺利利领到钱。 可店主接过彩票一扫,却摇着头说没法兑付,因为这笔奖金在11月11号晚上就已经通过微信转账发出去了。 王先生当场就炸了,手里攥着彩票不肯松手,反复强调彩票从买到手就没离开过自己口袋,怎么可能被人提前兑奖? 他认定是店主见钱眼开,私吞了自己的奖金,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最后只能报警求助。 民警赶到后,没先纠结“谁对谁错”,反而先厘清了一个关键问题:彩票店到底凭什么给一张照片兑了奖? 店主的回答很直接:凭熟客身份和照片上的信息。 他说11月11号晚上,老顾客赵某发来一张彩票照片,说自己中了奖但人在外地,没法亲自到店,想让他微信转账兑奖。 赵某经常来买彩票,算是店里的熟面孔,照片上的彩票也是自己店里卖出的样式,再加上中奖金额不算高,他没多想,简单核对了照片上的序列号,就把奖金转了过去。 “我以为熟客不会有问题,而且照片上信息都对得上。” 店主一脸懊悔,没料到自己的信任会酿成纠纷。 随着调查深入,另一个关键真相浮出水面:赵某微信里的彩票照片,根本不是他自己的。 民警调取小区业主群的聊天记录发现,11月11号晚上,王先生确认中奖后,兴奋之下没做任何遮挡,就把彩票照片和开奖截图一起发到了群里,喊着让邻居们沾沾喜气。 群里邻居纷纷起哄恭喜,王先生乐呵呵回应两句就没再关注,完全没意识到,这张清晰展示关键信息的照片,已经被同小区的赵某悄悄保存。 赵某也是那家彩票店的老熟客,看到照片上的序列号一目了然,又想到店主对熟客的信任,一时起了贪念,编造了“人在外地”的谎言,私聊店主兑走了奖金。 面对民警出示的证据,赵某没再辩解,承认了自己的冒领行为。 最终,赵某当场将奖金原路退回给彩票站,王先生看着他认错态度诚恳,选择了谅解,顺利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奖金,可这场争执留下的疑问,却值得琢磨。 无独有偶,去年云南也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 一位市民中了奖后,把未打码的彩票照片发进家族群,结果被亲戚存图后,以“异地不便”为由联系彩票站兑奖,虽然最后奖金被追回,但家族里的关系也变得十分微妙。 这两起事件,本质上都是“兑奖规则被突破”引发的麻烦。 彩票作为特殊的财产凭证,“凭实体兑付”是保障持有者权益的核心规则,而店主凭着照片和熟客身份就打破规则,无疑给了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王先生的疏忽在于,没有意识到彩票关键信息的保密性,随意晒出未打码的照片,相当于把兑奖凭证拱手让人; 赵某的过错在于,利用规则漏洞和他人信任,触碰了法律红线。 王先生的经历算是有惊无险,但好好的一件喜事,却因为规则的失守闹到报警的地步,不仅和店主产生了隔阂,还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实在得不偿失。 警方也特别提醒,彩票上的序列号、二维码等关键信息,是兑奖的核心依据,绝对不能随意泄露到网络平台。 分享喜悦是人之常情,但晒图前一定要给关键信息打码,守住信息安全的底线。 而彩票店更该吸取教训,兑奖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屏障,无论对方是不是熟客,都必须严格核实实体彩票和本人身份,不能凭着一张照片就随意转账。 毕竟,规则被打破的那一刻,喜事变烦心事的风险,就已经埋下了。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荷塘月色
这广告墙微烂
严卫
彩票店能兑现的大奖[得瑟][得瑟][得瑟]不要笑死我才好
用户17xxx87
彩票又卖不动了
用户88xxx63
这是假新闻,小额彩票在那都可以领
用户10xxx54
这种诈骗罪可以不追究?
三爷
希望全国人大修改刑法施行鞭刑,像这种情况必须把冒领者还彩票规则制定者都鞭刑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