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

鉴清评趣 2025-11-17 11:08:41

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特朗普异乎寻常的回答说,许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 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预算委员会质询时,面对议员关于“台湾有事”的提问,突然抛出惊世言论:“若中国对台采取军事行动,日本将根据‘存亡危机事态’条款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番表态不仅突破了日本历届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模糊战略”,更将台湾直接定义为“与日本密切相关的他国”,彻底踩踏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更耐人寻味的是,高市早苗在10日的答辩会上虽用“假设”二字试图圆场,却始终未撤回核心论调,其强硬姿态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形成呼应,俨然将美日同盟当作对抗中国的“免死金牌”。 东京的算盘打得精妙:自1960年《美日安保条约》签署以来,美国在日本驻军5.4万人、设立80余处军事基地,冲绳岛更是集中了美军在东亚的核心设施。 这种“美主日从”的非对称关系,让日本政客误以为只要绑紧美国战车,就能在台海问题上肆意挑衅。高市早苗在10月28日与特朗普会面时,特意安排“亲密互动”戏码,甚至在会谈中主动提及“日美同盟进入黄金时代”,其目的无非是换取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背书。 然而,特朗普的回应却让东京的如意算盘碎了一地。这位以“交易型外交”著称的商人总统,在专访中直接算起经济账:“我们的盟友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比中国还狠。” 他特别点出日本对美汽车贸易逆差高达420亿美元,更透露访日期间曾要求日本将防卫预算从8.7万亿日元提升至更高水平,并催促日本企业加大对美制造业投资。 这些细节暴露出美日同盟的本质——美国用安全保护伞换取经济利益,日本则用真金白银购买“保护费”,双方关系始终笼罩在“利益优先”的阴影下。 东京的慌乱迅速蔓延至政坛。11月11日,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突然改口,重申日本将严格遵守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承诺,尊重中国核心利益。 这种180度大转弯的表态,与高市早苗此前“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更戏剧性的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公开警告:“若日本因台海问题行使集体自卫权,中国导弹可能首先落在日本。” 这种来自政坛内部的反水,让高市早苗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继续强硬可能引发中国实质反制,软化立场则会被右翼势力扣上“软弱”帽子。 中国的反应则展现出战略定力与威慑力的完美结合。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次日,解放军055型导弹驱逐舰“鞍山号”率领编队抵近日本海域,电子侦察船同步展开情报收集。 这种“军事动作+外交严词”的组合拳,既表明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又避免局势失控。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发三问,直指日本言论的实质:“是想给‘台独’势力发信号?还是要阻挠中国统一进程?”这种精准打击,让日本右翼势力陷入舆论被动。 这场风波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中美在遏制日本右翼问题上的“默契”。特朗普虽未直接批评日本,但其“盟友非朋友”的论调,实质是警告日本不要将美国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 而中国则通过军事威慑与外交施压,迫使日本重新审视其冒险政策。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让日本右翼势力陷入战略孤立——既无法获得美国无条件支持,又难以承受与中国对抗的代价。 如今,东京政坛的喧嚣已逐渐平息,但这场风波留下的裂痕却难以愈合。高市早苗的强硬表态,暴露出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通过绑架美国、挑动中美对抗来实现军事正常化的野心。 而特朗普的“盟友非朋友”论,则撕开了美日同盟的虚伪面纱——当利益天平倾斜时,所谓的“铁盟友”不过是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或许正如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所言:“某些亚太国家不过是美国的附庸,而同盟关系的前提,从来都是平等。”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