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来两个消息,国内还没啥反应,国外已经炸锅 一个消息:神舟二十号被撞出裂纹,航天员改乘二十一号返航,9天就把问题解决 11月5号那天,神舟二十号按计划要带着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可就在距离返回还剩不到一小时之际,突然地面控制台就报警了,指令长聂海胜赶紧报告,说飞船推进舱有点震动,感觉不对劲。 后来一查才知道,是被太空中的小碎片撞了个直径5毫米的小孔,这可不是小事,返回时舱体要承受超过1600摄氏度的高温和每平方厘米1.2吨的压力,裂纹让舷窗承载能力下降了40%,哪怕风险只有一丝,中国航天也绝不会带着隐患返航。 换作其他国家,这事儿估计得拖上好久。当年俄罗斯联盟飞船出类似状况,航天员在太空多待了足足两个月才等到救援;美国处理同类事故更是用了九个月。 可咱们从监测到异常、分析损伤,再到制定方案,全程只用了9天。早就在轨的神舟二十一号立刻从后续任务飞船转成“热备份”救援船,快速对接空间站,两个乘组完成“太空会师”后顺利换乘,最终把三名航天员安全接回地球。 更让人安心的是,酒泉发射场里的神舟二十二号还在“应急待命”,10天内就能点火升空,这种“发一备一,天地协同”的体系,直接让国外航天界看傻了眼,德国航空航天专家彼得・施密特都忍不住感慨,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太空救援。 第二个消息:阿里千问计划一出来,美国就急着下黑手了 阿里刚宣布启动千问这个AI项目,想在人工智能领域跟美国的ChatGPT掰掰手腕,第二天英国《金融时报》就跳出来报道,说华盛顿指责阿里给中国军方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美国搞行动。 虽说这话听起来明摆着是污蔑,但这也暴露了千问的真正硬实力:它背后的Qwen3模型可不是花架子,2350亿参数加上36万亿tokens的预训练数据,在奥数测试里拿了81.5分,代码评测70.2分,中文逻辑推理能力比之前提升47%,法律文书分析准确率更是高达98.3%,性能直接对标国际顶尖模型。 它走了开源路线,用Apache2.0协议向全球开放,4张H20显卡就能运行满血版模型,中小企业根本不用花大价钱就能接入,这一下就戳中了美国闭源模式的痛点。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千问模型全球下载量已经突破6亿次,衍生出17万个模型,直接超过Meta的Llama成了开源冠军,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得主动跑来适配,Airbnb更是公开说“大量依赖Qwen”,因为它比OpenAI的模型“更快更好”。 截至目前,全球近80%的AI创业公司都在用中国的开源模型,这等于是在西方技术霸权的根基上撬开了口子。 美国白宫隔天就抛出“威胁国家安全”的指控,说技术可能被用于军方行动,可连记者都承认查不到证据,这套路跟当年打压华为、TikTok一模一样,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自家技术垄断被撼动后的急眼了。 其实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正好戳中了西方的敏感神经。太空里,中国用“9天救援”证明了航天应急体系的硬实力,那种“绝不带隐患返回”的严谨和“天地双备”的底气,打破了他们对太空探索主导权的固有认知。 地面上,千问用开源生态撕开了技术封锁的口子,不搞零和博弈,反而用普惠创新让全球开发者受益,这恰恰动摇了美国靠闭源模式收割利益的根基。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都坦言,中国开源模型的领先地位已经很明显,而美国的闭源模式在性价比上根本拼不过。 国外炸锅的本质,是突然发现中国科技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航天领域的快速响应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太空规则不再由他们说了算,AI领域的开源突破又让他们的技术霸权岌岌可危。 美国急着下黑手,不过是想用政治手段拖住中国的脚步,就像之前卡芯片、卡光刻机一样,可从华为到现在的千问,事实已经证明,越是打压,中国科技越能逆势成长。 这两场无声的较量,说到底都是发展模式的比拼,咱们用实力说话,他们却只能靠耍手段,也难怪国外网友会吵翻天,毕竟没人愿意接受自己的霸权地位正在被悄悄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