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喊抵制,十年后无货抵! 刷到条扎心对比:十年前钓鱼岛事件,街头全是“抵制日货”的喇叭声;现在再问“你家有日货吗?”十个人里有八个摇头——“早换了国产,没必要特意买。” 日货去哪了?是被“挤走”的,更是被“淘汰”的。 以前抢着买的日本马桶盖,现在国产智能马桶功能更全、价格砍半;曾经疯抢的电饭锅,小米、美的的IH加热款,煮饭香度和控温精度早把日系甩在身后;就连化妆品,花西子、珀莱雅的成分研发,比某些日系品牌更懂中国人肤质。 不是我们不想买,是国货真的“卷”到让日货没脾气了。 更深层的真相:日本制造业自己“掉队”了。 去日本旅游的朋友都说,当地超市货架上,中国制造的零食、小家电越来越多;工厂招工启事贴了半年,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车间——日本老龄化太狠了,生产线缺人,产品迭代慢得像“龟速”。 更扎心的是,美国关税大棒挥下来,日企成本飙升,只能把低端产能转移到东南亚,高端市场又被中国品牌挤压。不是我们抵制太狠,是日本自己没跟上节奏。 这不是“抵制”的胜利,是市场的选择。 十年前我们喊“抵制日货”,更多是情绪宣泄;现在日货“消失”,是国货用实力说话——你做不好,自然有人替代。 就像当年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淘汰,不是消费者故意抵制,是时代不需要了。日本制造业的“退场”,本质是输给了“不进步”。 你觉得国货崛起,是“替代”还是“超越”?评论区聊聊,你见证过哪些“国货逆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