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17 21:03:01

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这可不是看轻日本,不信的话就看看双方最实际的军事力量对比: 就看最直观的兵力差距,日本自卫队那25.15万活跃人员加5.6万储备兵力,总数刚过30万,这点人手连中国陆军的零头都不够,要知道中国光是陆军现役就有百万之众,更别提海军、空军还有火箭军这些兵种的庞大建制。 关键是人员质量和补充能力,日本年轻人入伍意愿持续低迷,自卫队常年面临兵源不足的问题,而中国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战时兵力补充完全不成问题,这种人力层面的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日本连消耗战的资格都没有。 陆上装备的差距更明显,日本陆上自卫队那600辆主战坦克看着唬人,可其中不少还是老旧型号,中国仅99A主战坦克的装备量就超过这个数,别提还有数千辆各型装甲车组成的机械化集群。 而且中国坦克的实战化水平经过了充分检验,在高原、沙漠等复杂环境下的演练早已常态化,反观日本坦克大多时候只在训练场转悠,连高强度的实弹演习都很少见,真到了战场上能不能正常运转都是个问题。 海军方面的对比更是碾压级的,中国已经进入三航母时代,福建舰作为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电磁弹射航母,刚交付入列就具备了高效的舰载机起降能力,其电磁弹射技术甚至比美国“福特级”初期型号还要成熟,能让舰载机出动效率翻倍。 而日本所谓的“航母”不过是把“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改造而来,勉强能搭载几架F-35B,不仅吨位小,还没有配套的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实战中就是个活靶子。 驱逐舰方面,中国055型万吨大驱已经批量服役,年产量能达到2艘,这种具备全方位作战能力的舰艇,日本连建造的技术门槛都摸不到,其现役的宙斯盾舰不仅数量少,核心部件还得依赖美国进口。 空军的差距更是一眼就能看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还是服役近40年的F-15J,平均机龄37.3年,超过60%的机体因为结构疲劳根本无法执行高强度空战任务,剩下的也只是勉强能飞的“老古董”。 就算是寄予厚望的F-35,到2025年11月实际能用上的也就38架,还没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而中国空军仅歼-20一款五代机的服役数量就超过300架,甚至可能已经突破500架,更别提还有1300架四代及四代半战机组成的庞大机群。 最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空战体系,有空警-500预警机负责指挥,运油-20加油机拓展航程,歼-16D电子战飞机实施电磁压制,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日本空自连边都摸不着,毕竟他们连轰炸机都没有,根本不具备远程打击能力。 最核心的差距其实在工业根基上,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工业产能,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稀土开采、特种钢材冶炼到导弹装配、航母建造,不用依赖任何外部力量就能完成全流程生产。 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接近日本的6倍,能像批量生产智能手机一样制造先进导弹和无人机,歼-20的脉动生产线年产能就超过100架。 而日本37种关键国防矿产多数要靠进口,连F-35的维护都得送回美国原厂,战时一旦供应链被切断,装备打坏一件就少一件,根本没有补充的可能。 二战时日本就因为产能不足败给了美国的规模化生产,现在面对工业实力更强的中国,这种短板只会更致命。 况且中国还有日本完全没有的战略打击力量,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早已形成覆盖全域的打击能力,从近程到洲际、从常规到核常兼备,能对日本境内的任何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而且火箭军在实战化演练中不断打磨战力,官兵自主研发的13项技术革新成果都经过了实战检验,就算在暗夜、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快速完成发射准备。 日本别说没有类似的导弹力量,连自己的防空系统都主要依赖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真到了战时,恐怕连拦截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全方位的差距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弥补的,日本自卫队本质上还是一支依附于美国的防御性力量,既没有独立的军工体系,也没有完整的作战体系,更没有支撑长期战争的工业产能。 所谓“撑14年”的说法,不过是对现代战争逻辑的无知,毕竟现在的战争早已不是拼人命的消耗战,而是体系与产能的较量,在这方面,日本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1 阅读:469

猜你喜欢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