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日本,让它死得更快,我们代价更低?】 先说结论:重击+封锁=半个月内灭

六军韬略 2025-11-18 10:06:22

【怎么打日本,让它死得更快,我们代价更低?】 先说结论:重击+封锁=半个月内灭国 11月16日,《解放军报》署名文章《叫嚣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只会把日本引向不归歧途》,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其中这段原文照录如下:"(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日本已将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的数十个机场、港口变为军民两用设施。在今年10月的综合演习中,自卫队使用了多达39个机场、港口进行战机起降和军事运输。这表明如果介入台海,日本政府会将全国民众绑上自毁的战车"。表明中国一旦反击日本对中国台海的侵犯,打击目标可不止进入台海战场之敌,而是日本全境。 我们在上篇文章中判断,中国反击日本可能有三个阶段,即"引蛇出洞、围点打援、进攻本土"。本文就第三阶段"进攻本土"作概要描述。 首先,日本的军事地理形势,先天不利于日本的战略防御。日本孤悬海外,本土面积共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被割裂成四个大岛,总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总长约2400公里。本土形态狭小细长,东西海岸之间最宽处约300公里,可以说既没有什么战略纵深,摆出的长蛇之阵又极易被斩断成几节,互相很难照应。9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战略目标都集中在沿海小平原百十公里地幅之内,完全暴露在海面上,防卫十分脆弱。日本本土从历史上就没有外敌登陆入侵。蒙元军队遇台风登陆失败,"二战"美军用原子弹和战略轰炸打服了日本,也未登陆,所以日本并不重视本土防御。除北海道要防御前苏联外,15万陆上自卫队驻防非常分散,到处都是漏洞。日本存在侥幸心理,日本国民自认为本土是大后方,是安全的。 其次,日本在强大的中国军力面前,根本经不住重击。其一,日本本土西海岸隔日本海与我东北地区距离约800公里,东海岸约1300公里。九州隔黄海距我华东地区700公里,解放军所有四五代战机的作战半径都在1300公里以上,可以轻松覆盖全日本。轰6轰炸机改进型号航程8000公里,已多次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协同绕飞日本本土。其二,中国3个航母战斗群和N个两栖攻击群,战时可开进日本东南外海,歼15和歼35舰载机可对日本正面包括东京湾和横须贺军港形成有效威胁。近几年山东号航母已驶近距东京六七百公里海域。其三,战略火箭军有数千枚射程1000公里至4000多公里的东风15、16、17、21、26、27等型号的地对地近中程导弹和长剑系列巡航导弹。其四,数百架大型攻击无人机的定点打击。上述打击兵器可根据目标性质,配备相应的弹药,如对付地下指挥部的钻地弹,对付高大建筑物的爆轰弹,对付电网的碳纤维弹,对通信设施的电磁脉冲弹,对付重兵集团的空气燃料弹,对付机场的跑道破坏弹,等等。在日本沿海的狭窄地幅内,对有限的战略目标进行空海火联合饱和攻击,解放军完全做得到。 再次,日本并未做好本土防卫准备。一是,除了对台海侵犯兵力和驻琉球兵力外,本土防御兵力、装备捉襟见肘,军事工程设施严重不足,自卫队年龄普遍大叔化(图1),年轻人不愿从军。这也是高市政府急于大幅度增加军费,加强自卫队建设的重要原因。二是,目标集中且暴露,日自虽然有约400个军事基地,但能构成战略目标的很少,如海自的横须贺、佐世保、吴港、舞鹤、大凑、中城湾等五六个基地,空自的横田、千岁、三泽、入间、小松等四五个基地,它们集中了超过半数的兵力、装备和指挥机构,摧毁了这些目标,日自基本上就瘫痪了。三是,日本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把进出口掐断了,日本立即完蛋。日本对外进出口主要依靠经中国沿海去中东的西南航线,和经北太平洋的北美航线。特别是号称"海上生命线"的西南航线、货运量占60%,能源占83%。在东海、台海和南海的任意一段,把货船油轮截往中国港口,轻而易举。据日自前高官矢野义昭预测,中日发生冲突,日本将在两周内瘫痪。

0 阅读:843

评论列表

中海吹水

中海吹水

19
2025-11-18 10:56

打蛇一样!先打七寸,然后砍开18碌。

用户10xxx75

用户10xxx75

11
2025-11-18 14:46

日本🇯🇵曾对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如胆敢再犯,中国应果断对日灭国,至少将日打残打碎,让军国主义阴魂永世不得超生!如日介入台湾回归,要坚决果断采取一切手段灭日!

猫猫土

猫猫土

9
2025-11-18 12:16

日本每一个人都是军人。8-80岁的都是军人。

zcw475816

zcw475816

5
2025-11-18 16:44

全体指战员请注意,高世早苗我要活的,我要让她直播看到她所鼓捣的日本岛是怎样沉没的。

用户35xxx29

用户35xxx29

3
2025-11-18 23:50

机场,港口,粮仓,电厂,水厂,油库来一遍,一个月就崩了,正好把我们先人受过的罪还给他们

猜你喜欢

六军韬略

六军韬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