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被判烹刑,临刑对刘邦说:我说一句再死!刘邦听后大喜:升官 汉十一年的洛阳,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8 11:08:04

这人被判烹刑,临刑对刘邦说:我说一句再死!刘邦听后大喜:升官 汉十一年的洛阳,天刚蒙蒙亮,宫门外就围满了攥着朝服、大气不敢喘的官员。灶下的干柴烧得噼啪作响,一口比人还高的青铜汤锅架在火上,锅里的清水早煮得沸腾,翻滚的水花裹着烫人的白雾往上涌,把周遭空气烘得燥热。 汤锅前,栾布被两名武士按在地上,囚服上还沾着城门下的尘土 —— 他刚从齐国出使回来,连家都没回,就直奔城门哭祭了被处死的梁王彭越,转眼就成了待烹的死囚。 武士们已经挽起了袖子,指尖离栾布的胳膊只有寸许,就等着宫里头刘邦的一声令下。谁都知道,这时候触刘邦的霉头,跟往火坑里跳没两样。 前阵子彭越被指认谋反,刘邦先把他废为庶人,后来又觉得不放心,干脆下诏处死,还把彭越的头颅挂在洛阳城门上示众,特意颁了令:“有敢收殓、哭祭者,辄捕之。” 满朝文武谁不是把话憋在肚子里,偏偏栾布认死理 —— 早年他被燕王臧荼牵连下狱,是彭越跪着向刘邦求情才救了他的命,后来还举荐他做了梁国大夫,这份恩义,他没法看着彭越落得个 “无人敢哭” 的下场。 眼看就要被拖进汤锅,栾布突然猛地抬头,朝着宫殿的方向喊了一嗓子:“陛下!臣愿说一句话再死,说完任陛下处置!” 那声音洪亮得很,穿透了汤锅的咕嘟声,正好传到刚踏出殿门的刘邦耳中。 刘邦本就因为彭越的事憋着火气,觉得这栾布是故意跟自己作对,可听见这声喊,脚步却顿住了,皱着眉睨着他:“哦?你倒说说,有什么话能让你死得甘心?” 武士们松了手,栾布拖着枷锁慢慢站起身,虽然头发散乱,可腰杆挺得笔直,眼神直直地对着刘邦:“陛下还记得彭城之困吗? 那时候项羽领着大军把您困在彭城,粮道断了,援兵迟迟不到,是谁守住梁地,硬是截断了项羽的粮草?是彭越!那时候项羽要是没有后顾之忧,早就率军西进,您能不能撑到韩信来救,还未可知啊!” 刘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脸色沉了沉,却没开口打断。栾布接着说:“后来垓下之围,要是彭越没有带着梁国的军队赶来,就凭韩信、英布的兵马,能不能一举打败项羽?恐怕没那么容易!天下平定后,彭越做了梁王,守着梁地这些年,从来没动过二心。 就因为一次征兵,他刚好生了病没能亲自去,您就怀疑他谋反,连确凿的证据都没有,就杀了他,还诛了他的宗族!现在您把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不许人哭祭,可您想过没有。 那些跟着您出生入死的功臣,看到彭越的下场,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今天的彭越,就是明天的自己?” 说到这儿,栾布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恳切:“臣今天哭祭彭越,不是为了谋反,是为了报他的救命之恩,更是为了陛下的天下!要是臣说的有错,陛下再烹杀臣,臣绝无半句怨言!” 说完,他便闭上眼,等着那滚烫的汤水裹上来,可等了好一会儿,预想中的疼痛却没传来。 栾布睁开眼,只见刘邦已经走到他跟前,脸上的怒气早没了,反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说得对!朕倒差点错杀了个敢说真话的忠臣!” 周围的官员们都看傻了眼,谁也没料到,一场必死的烹刑,居然因为这几句话彻底反转。 刘邦当即让人解开栾布的枷锁,转头对身边的侍从说:“这样重情义、又敢直言的人,留在身边才能帮朕看清对错。” 没几天,一道诏书下来,栾布直接被封为都尉,从待死的囚徒,一跃成了朝中官员。 后来有人问栾布,当时就不怕刘邦真的把他扔进去?栾布只说:“我要是怕,就不会去哭祭彭越;我要是不说那些话,不仅对不起彭越,更对不起陛下治下的天下。” 而刘邦后来也常跟大臣们说,栾布那番话,比多少阿谀奉承都管用 —— 要是没人敢说真话,君主就容易被猜忌蒙了眼,到时候丢的可就不只是一个忠臣,而是天下人的心。 这段 “临烹进言,一言升官” 的故事,后来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栾布用自己的勇气证明,真正的忠诚从不是唯唯诺诺,而是在关键时刻敢说真话。 而刘邦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及时改正过错,也让后人看到,一个君主能守住天下的根本,从来不是靠威吓,而是靠能容得下不同的声音,能听得进对的建议。 直到现在,再提起这段往事,还能让人想起那个清晨洛阳宫门外的汤锅,和那个敢对着帝王喊出真话的栾布。 有时候,一句话的力量,真能抵得过千军万马,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走向。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