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朱家岗战斗,新四军神射手孙存余发现有日军狙击手在打冷枪。但日寇的狙击手到底在哪呢?他想了个办法直接击毙敌人! 枪声传来时,孙存余已经卧在一堵土墙后。敌人的开枪位置始终判断不准,因为日军的狙击手隐藏得极好,连连续击倒两名新四军战士后仍没有暴露丝毫痕迹。孙存余意识到再拖下去,冲击阵地的同志会不断中招。他心里琢磨着一个念头——只要找到子弹射入的方向角度,就能确定狙击手的躲藏点。 他走到阵亡战士身旁,蹲下观察子弹入射的孔洞,反复比对角度,又比照周边地势,最终锁定了东南侧的土坡。那片地方并不显眼,是个极容易被忽视的矮洼处。他让一名战士远远拖着一个草扎的人形靶向前移动。草靶刚一露头,对面立即响起枪声。子弹的偏转角度与他判断完全一致。 确认位置后,他贴着破墙慢慢移动,端起步枪一直等待对方的下一次出枪。不到半分钟,又是一声闷响传来。他在枪口冒出的微弱尘土中瞄准,对准那片土坡扣下扳机。声响过后,敌狙击火力彻底消失。 那天朱家岗附近的村落刚被26团占领。部队准备利用夜色稍作休整,等天一亮去配合主力完成下一项任务。侦察排在周边布防后,罗应怀团长正打算召集干部讨论突击路线。谁都没料到,凌晨五点不到,东侧突然传来密集枪声。 日军三个方向合围,就是要在朱家岗完成一次突然袭击。新四军人数远不及对方,但村庄里有不少土墙、老屋、沟渠,让战士们能够迅速建立起防御。小股日军首先冲上来,遭到五连的有效打击,被截在交通沟内。王康带队抓住时机,从两端发起夹攻,干净利落地铲除敌人。 另一侧的战斗更加猛烈。二连守着村口的土楼,是整个防线的咽喉地带。日军不断以机枪和轻炮压制,逼迫守军难以抬头。就在这种情况下,孙存余发现了那名狙击手。若不尽快解决狙击点,整个二连迟早会被压得动弹不得。 他解决了狙击手以后,二连的压力稍有缓解。可日军的主力很快又发起冲击,战斗从天亮一直持续到午后。弹药消耗极快,许多战士的步枪已只剩几发子弹。二连年轻的战士们纷纷把刺刀紧了紧,做好近战准备。 最危急的时刻,村南方向突然传来马蹄声。骑兵团从百里之外赶来支援,刚进入战场便直冲敌侧翼。日军被突如其来的骑兵打乱队形,防线开始动摇。罗应怀忍着腿部伤痛,让全线趁势反冲。战士们从各处冲出,逼得日军边撤边丢弃装备。 傍晚时分,日军彻底撤离,朱家岗稳稳守住。这场战斗的结果意义重大。日军本想一举消灭26团,却因战士们顽强防守和及时援军而功亏一篑。朱家岗一战,保护了淮北根据地的战略要道,为之后围绕金锁镇的作战赢得宝贵时间。尤其是狙击手被击毙,使土楼阵地没被突破,成为全线支撑的关键。 至于孙存余这位神射手,他原本只是乡间青年,入伍后靠勤学苦练成为全团最稳的枪手。在平时训练里,他极爱琢磨敌人射击规律,久而久之在观察细微线索方面格外敏锐。朱家岗当天,他凭借的不是装备优势,而是冷静判断和对战友负责的那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