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

刘强法 2025-11-18 17:17:11

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黄豆价格却大跌,妻子提议:“何不把黄豆磨成豆腐卖?” 谁能想到,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中统局副局长,竟被一堆黄豆逼到绝境! 更戏剧性的是,妻子一句看似寻常的家常话,不仅救活了30万斤黄豆,还意外揭开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深层密码,投机成性,终将溃于蚁穴。 1945年初的重庆,寒意刺骨。 徐恩曾跪在蒋介石官邸的地毯上,额头几乎贴到织金花纹。 老蒋的骂声震得窗框作响:“中统交给你,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短短一刻钟,他从中统局长、交通部次长沦为平民,唯一带走的是一只装满金条的箱子。 失业的徐恩曾盯上黄豆生意。 战时物资紧缺,他动用特务关系囤积30万斤黄豆,等着价格暴涨。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抗战胜利后市场混乱,法币与伪币畸形兑换,各地黄豆大量涌入,价格暴跌近七成。 仓库里的黄豆堆积如山,发霉发烂,讨债人堵门要账。 这个曾让无数人闻风丧胆的特务头子,对着黄豆堆直跺脚:“难道我徐恩曾要死在豆子上?” 转机来自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饭。 妻子费侠夹起一块豆腐轻声说:“黄豆卖不掉,磨成豆腐总有人买。” 徐恩曾愣在桌前,脸涨得通红,让前中统局长卖豆腐?简直丢人现眼! 可现实比面子残酷。 贷款利息每天滚雪球,黄豆再不出手真能烂手里。 他硬着头皮在家属院支起石磨,穿绸缎长衫监工磨豆浆。 第一批顾客竟是旧部,中统小特务管食堂采购,开口订二十板豆腐,结账时还多要两板“念旧情”。 最讽刺的是送货现场。 有次骡车翻进山沟,豆腐摔得稀碎。徐恩曾带人捡碎块,便宜卖给面摊当浇头。 百姓嘲笑:“中统局长山沟捞豆腐!”他反在账本上记下:碎豆腐也比卖黄豆赚。 事实上,徐恩曾的豆腐生意,暴露了国民党政权深入骨髓的病根——权力投机。 当中统局长时,他搞“特工经济”:放高利贷、走私黄金、倒卖情报。 前妻王素卿打着他的旗号走私闹出人命,军统戴笠收集罪证直送蒋介石。 更荒唐的是“废钞案”,1938年湖北站捡到中国银行遗弃的运钞车,徐恩曾不经查验就运到重庆,五年后成了戴笠扳倒他的铁证。 这种投机思维延续到经商。 豆腐生意刚稳定,他贷款50万法币收购日军废卡车,拼装成“农垦机械”坑骗买家。 又搞打捞公司想江底捞金,结果只捞起霉烂绸缎。 最终靠交通部旧关系搞轮船公司,凭特权免检运输,底舱藏金条文物,海关不敢查。 1949年解放炮响,徐恩曾逃往台湾。 晚年他常盯着阳明山的石磨发呆,喃喃道:“党国靠不住……算盘最实在。” 监护仪的滴答声像在结算人生,掌权时算计人,经商时盘剥财,到头来只剩一句唏嘘。 更讽刺的是历史比较。 同一时期,共产党在解放区搞土改、办合作社、建兵工厂。 毛主席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徐恩曾们投机黄豆时,共产党人正带群众开荒种粮;国民党要员倒卖文物时,解放军战士用生命护住故宫国宝。 国民党高官炒黄豆、修轮胎、捞沉船,财富蒸发于通货膨胀; 共产党干部组织生产、普及教育、重建经济,奠定新中国根基。 徐恩曾的豆腐坊,最终成了国民党政权的墓志铭,靠特权投机筑不起强国基石,唯实干为民能成就百年大业。

0 阅读:1782

评论列表

火山

火山

2
2025-11-18 21:51

徐恩曾栽在钱壮飞手上了

猜你喜欢

刘强法

刘强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