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提前拒绝高市早苗,说明对日本新政府已不抱任何希望。 11月17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一个表态,让全球目光瞬间聚焦。 发言人毛宁明确宣布,李强总理在即将到来的G20峰会期间,“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在峰会还有五天才召开的节点上,如此斩钉截铁地关上会晤大门,这在过去的外交惯例中极为罕见。 要知道,就在同一天,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金井正彰正启程访华,意图就当前紧张局势进行磋商。 在中日沟通渠道尚未关闭,日方官员仍在途中的情况下,中方就提前给出了“不会面”的结论。 这无疑表明,中方对高市早苗领导的日本新政府已经彻底失去耐心与信任。 中方并非没有给过机会。在高市早苗刚刚当选首相时,中方曾通过外交渠道提前提醒,希望她能信守中日之间的政治承诺。 在不久前的APEC峰会上,中日领导人还举行了会晤,日方当时也作出了积极表态,一度让外界对中日关系的稳定抱有期待。 然而,这种善意很快就被高市早苗亲手挥霍。 仅仅在APEC会晤后不久,她就在11月7日的国会答辩中公然宣称,中国大陆若对台动武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意味着日本自卫队将可以行使所谓的集体自卫权,直接军事介入台海。 这种言论是赤裸裸的挑衅,严重违背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更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直接挑战。 高市早苗的出尔反尔,让中方此前释放的所有善意都付诸东流。 信任的基础一旦被摧毁,任何高层对话都将失去意义。 面对中方的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高市早苗政府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改之意,反而试图狡辩。 高市早苗本人拒绝撤回言论,轻描淡写地称其为“假设性回答”。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更是辩称,其立场并未违背《中日联合声明》。 这种态度清晰地表明,日方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驻日大使吴江浩先后提出的抗议,显然被高市早苗政府当成了耳旁风。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金井正彰的访问能带来任何实质性转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更让局势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国内的社会舆论环境正在急剧恶化。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最新民调,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近半数日本民众甚至赞成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言论。 这显示其强硬立场在日本国内拥有不小的民意基础。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危险言论得到民意支持时,指望其改弦更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意味着,高市早苗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恐怕只会越来越强硬,而不会有任何软化的空间。中日关系的民间基础正在被快速侵蚀。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中国文旅部和教育部相继发布了赴日旅行提醒和留学预警。 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因为日本社会确实出现了针对中国公民的极端言论和人身威胁,保障本国公民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 与此同时,一些文化交流项目也受到了冲击。原定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蜡笔小新》和《工作细胞》被暂缓。 这并非行政命令,而是发行方基于市场和观众情绪评估后作出的审慎决策。 当民间对立情绪高涨时,任何带有对方文化符号的产品都可能成为争议焦点。 与日本仍在玩弄文字游戏、搞“假设性回答”不同,中方的回应招招都打在了实处。 从外交上的明确拒绝,到对公民的安全提醒,再到文化市场的自然反应,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没有诚意,就不要谈。 中方此次在G20峰会前的果断表态,可以说是一次彻底的摊牌。 它清晰地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那个对日本的挑衅行为抱有幻想、愿意“听其言、观其行”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中国如今更看重的是日方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承诺。 对于高市早苗政府而言,G20峰会本是一个绝佳的、修复双边关系的机会窗口。 然而,这个机会被她自己的言行亲手葬送了。 随着中方态度的明确,高市早苗政府可打的外交牌已经越来越少,每一步都如同走在钢丝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