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防卫省突然宣布了,与美军进行了一次联合训练,强调不允许以武力单

永思言语 2025-11-19 01:26:38

就在刚刚 日本防卫省突然宣布了,与美军进行了一次联合训练,强调不允许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并称这次行动展示了联合战备。 从这句“展示战备”往下看,外界普遍解读,这次通报在向外释放信号。同一时段,据公开通告,黄海部分海域发布了三天实弹训练禁航提醒,时间点咬得很紧。 具体看黄海这边,通告范围靠近历史上大东沟一线的外海水域。是否刻意选择坐标,通告里没有直接写,但公众的关注点已经聚焦到这片海面。信息很清楚:用例行训练回应外部动向。 训练内容层面,近年我军在黄海常见科目包括对海、对空实射,反潜搜攻、编队机动和指挥协调,海空一体推进。与之对照,美日这类联合训练多在西太外海展开,更偏远距协同,科目上强调跨单位配合。 力量配置上,我方近岸训练常可见052D、054A与综合补给舰协同,空中由轰-6、歼-16和空警-500织起搜索与打击链路。日本一侧,海上主力是“爱宕”“摩耶”等防空舰,空中由F-15与F-35A轮换,但在黄海方向受距离与场站位置制约更大。 范围与支撑差异更直观。黄海属于我方岸基航空兵、岸基传感器和岸舰导弹覆盖圈内,响应和增援时间短。日本与美军若要在这一带外缘活动,补给、预置与信息支撑链条更长,临场机动选择有限。 装备进度也能说明问题。055型驱逐舰已多次与航母编队出动,远海远训常态化。日本的“出云”级改装分阶段推进,甲板耐热与引导设施调整完成一部分,F-35B整合仍在逐步过渡期,舰机磨合还需要时间。 再把目光放到近三年的训练节奏。跨区联合、长航时警巡越来越密,运油-20加入后,歼-16跨区续航能力明显提升。相比之下,美日多科目是年度排程,按计划轮换,强度高但更依赖预案。 联通能力是另一个关键点。国内演训画面里,水面舰艇、反潜直升机与无人平台协同频率提升,指挥链缩短。日本具备数据共享能力,但跨国协同必然涉及标准兼容与权限管理,临机调整速度先天受限。 后勤支撑的对比更不难理解。沿岸港口群密集,武器和油料补给点位多,周转效率高。对面进入同一海域活动,需要更多前置与护航调配,成本与风险同步上行。 回到日方通报里的“威慑”用语,真正起作用的是架次、油耗、射击批次和态势值守时长。黄海的三天禁航提醒,是可量化的落地动作;声明与喊话,转化成硬指标后才算数。 历史坐标带来的关注度可以理解,但今天的海空环境、传感器密度、火力覆盖与当年的条件完全不同。外部怎么说是一回事,训练场上的每个环节能不能闭环,才是底气来源。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通报和演训,这种拉锯不会停。对我们来说,按表推进建设与训练,把每一次禁航区内的科目做细做实,才是有效回应。 最后把话落在一点:把注意力放在力量常态化值守、快速响应和体系协同上。动作做在海面和空中,分贝就不用开得太高。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永思言语

永思言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