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现在让外界最紧张的,不是新装备铺天盖地的生产速度,而是这些装备已经开始投

古木过去 2025-11-19 10:19:57

中国军工现在让外界最紧张的,不是新装备铺天盖地的生产速度,而是这些装备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可是谁也看不清它们到底有什么能力。 在一次南海演习中,一艘055型驱逐舰在没有开启自身雷达的情况下,依靠几艘小型无人艇传回的数据,就锁定了水下的模拟潜艇目标,并成功发射鱼雷将其摧毁。 这件事让很多国外军事分析师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制定的依靠潜艇偷袭的战术,在这种新的协同作战模式面前,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作用。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艘原本被看作是航母“护卫”的驱逐舰,还能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精准打击数百公里外的移动目标。 很显然,这种装备的模糊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过去评估一艘军舰的战斗力,数一数它有多少垂直发射单元就差不多了。 但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过时,因为你根本不清楚它能连接多少无人设备,或者它的发射筒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类型的导弹。 这种不确定性,让对手在制定应对策略时,不得不考虑更多可能性,也让原有的战术评估体系变得复杂起来。 就拿歼-36这款新型战机来说,最初它亮相时,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款专注于空中格斗的隐身战斗机。 可随着后续原型机的出现,人们发现它的内部弹舱空间异常宽大,不仅能携带空对空导弹,还能装载大型对地攻击武器。 它的作战半径也远超同级别战斗机的常规认知,几乎能和早期的轰炸机相媲美。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在一场任务中,既能夺取制空权,又能对地面重要目标发起打击。 但就在外界刚刚尝试给它一个“多功能战机”的定位时,新的试飞画面又显示,它增加了新的航电系统天线,据称能与卫星直接联网,这让它的导航和数据链能力变得更加神秘。 美国军方试图在自己的装备序列里找一个可以对标的型号,却发现要么隐身性能不及,要么武器挂载能力稍逊一筹。这种“永远慢一步”的感觉,让潜在的对手感到十分被动。 这种多功能融合的设计思路,甚至延伸到了无人机领域。攻击-11无人机刚公开时,其扁平的外形让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款隐身侦察机。 但在实弹演习中,它不仅挂载炸弹摧毁了地面装甲目标,还转头就为旁边的歼-20战斗机提供了敌方雷达的位置数据,辅助其完成了“点穴式”打击。 这说明它已经从一个信息采集者,变成了一个集侦察、攻击和引导于一体的多面手。 说到底,让外界感到紧张和不安的,正是这种“猜不准”带来的压力。你知道它有攻击能力,但不知道它的攻击范围有多广。你知道它能侦察,但不知道它还能在什么时候进行电子干扰。 每当你好不容易摸清它的一种能力时,它又在下一次亮相中展现出新的功能。在战场上,最可怕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出招。 这种由能力不确定性带来的战略威慑,或许才是中国军工如今最强大的底气所在。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