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做不了流氓的老板,成不了大事,99% 的老板都是流氓,创业本质就是抢东西,守规矩、懂礼貌的人,只适合打工···” “流氓”,不是偷奸耍滑,是打破僵化的锋芒,是敢闯的决断。守着 “温良恭俭让” 死磕,在商场上只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真正的创业者,是带着底线的 “狠人”,不是无原则的 “坏人”。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四这样的:一个湖南早餐店老板,守着 “不占道” 的死规矩。 可邻家店铺,饭桌摆到了马路边。结果,客人全被抢走;城管来了罚款,老板心甘情愿···无利不起早,如果不是挣得多,谁愿意顶风作案? 再看看自己,守着规矩,不被城管找麻烦,也不违背社会公德,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对?有一句话: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只要不害人,想尽一切办法挣钱。 打工讲流程,创业讲结果;职场靠配合,商场靠争夺。 “抢”,不是抢别人的钱,是抢客户的注意力,抢资源的优先权,抢稍纵即逝的机会 —— 温吞水似的性格,连机会的尾巴都抓不住。 但千万别把 “锋芒” 混同于 “流氓气”。 真正栽跟头的老板,都是把 “无底线” 当 “本事”。有人卖临期食品改日期,有人欠供应商货款玩消失,看似赚了快钱,不到半年就被投诉查封,最后躲债跑路。 这不是 “创业”,是作死;不是 “抢资源”,是偷资源。创业的 “狠”,是对问题的决断力,不是对人的破坏力。 刘邦年轻时被骂 “市井流氓”,赊酒欠账,可鸿门宴上能装怂保命,入咸阳后约法三章稳民心;反观项羽,出身贵族,讲规矩重脸面,却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最后兵败垓下。 成大事的都懂 “柔中带刚”:对客户讲诚信,是柔;对乱象敢说不,是刚;对员工讲情义,是柔;抓机会不含糊,是刚。 “流氓气”,不过是打破 “假规矩” 的勇气 —— 那些 “不许争、不能抢” 的僵化教条,本就是为打工者设的框,不是创业者的枷锁。 《盐铁论》里,贤良文学骂法家 “重利轻义”,说商人都该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桑弘羊却反驳:“商者,通有无,调余缺也,若守着‘不争’的空道理,粮烂在地里,布堆在库房,百姓饿肚子,这义有何用?”创业的 “抢”,本质是 “通有无”:把滞销的农产品卖到城里,是抢 “信息差”; 把新技术用到老行业,是抢 “效率差”—— 这不是掠夺,是盘活资源,和《盐铁论》里说的 “商以富国”,本是一个道理。 职场里的 “好员工”,往往栽在创业的 “新规则” 里。生意的本质,是利益的平衡,不是单方面的退让。 《盐铁论》里说 “利者,义之和也”,真正的道义,是让各方都得好处,不是自己吃亏换 “好名声”。打工讲 “服从”,创业讲 “主导”;打工怕 “出错”,创业怕 “错过”——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逻辑。但 “敢抢” 不代表 “没底线”,这正是很多创业者栽坑的地方。 有个做建材的老板,为抢订单报低价,背地里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工地出了安全事故,不仅赔光家产,还蹲了监狱。 “破规矩” 不是 “没规矩”—— 创业的 “抢”,得有底线:不害客户,不坑伙伴,不违法律,这是不能碰的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