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上机连Wi-Fi,结果被警察找上门,数字自由不是无边界 飞机刚在上海落地,艾同学还没走出浦东机场,就被警察叫住了,他坐的是从墨尔本飞来的航班,一路上用笔记本电脑扫了机上无线网络的后台,他不是想偷数据,也不是搞破坏,就是听人说免费无线网络能蹭,他手痒试了试,用的工具包括Nmap和Wireshark这些,懂技术的人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可能连名字都念不清楚。 其实这个人没有真正进入系统,第三方运维公司那边一直盯着呢,一发现异常扫描就马上拦住,然后报了警,机场公安查身份很快,人刚落地事情就定下来了,他自己也承认只是想绕过登录认证,没打算做别的动作,但这种操作在航空网络里面,就算没成功也算是越界了。 飞机上的网络和家里用的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小网,而是会和飞行控制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这些内部系统连在一起,如果有人真的能攻进去,轻一点的情况是整个飞机断网,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影响到飞行安全,这可不是吓唬人,是实实在在的风险,艾同学可能觉得只是扫一下码没什么,但在航空公司看来,这就好比拿着钥匙去开银行金库的门。 从法律角度看,这件事也很明确,即使没有造成实际损失,只要有人动手尝试侵入系统,就已经构成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行为,哪怕是未遂也会受到处罚,国外一些类似情况中,学校或法院可能只是警告教育处理,但在中国航空安全领域管得非常严格,会直接按照治安条例处置,不讲人情,这也提醒我们,技术能力强并不代表可以在特殊场合随意试探。 国航和东航这些公司,已经悄悄更新了飞机上的Wi-Fi安全系统,增加了动态认证功能,还加入了AI行为分析,只要有人做出异常操作,系统立刻就会发出警报,民航局虽然没发布新的规定,但内部培训早就加强了这方面内容,以后要是还有人想尝试技术探索,可能刚开始动手,后台工作人员就已经注意到了。 我其实很明白年轻人有好奇心,大家都会想试试能不能破解系统,特别是学计算机的人,但关键在于,很多人分不清楚能做和该做这两件事,在学校实验室里搞模拟攻击没有问题,可是上了飞机,就连Wi-Fi也不让随便连接,这件事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关系到遵守规则的意识,别以为自己懂点代码就能当黑客,现实情况比你想象的要严格得多。

凉山鹰
有个年轻人知道银行漏洞,去自动取款机取一堆钱出来,第二天赶紧自首,也被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