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北京公安局在审理一起贩毒案件时,抓获一名化名“赵质仑”的男子,审讯中他主动交代,自己真名赵玉昆,抗战时期曾投靠日军充当伪军军官,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声称当时担任解放军第68军参谋长的宋学飞,曾是自己旧识。[谢谢] 这一线索立即引起华北军区高度重视,由于涉及高级指挥员,军区迅速组织专人核查,据了解赵玉昆早年因抢劫被判入狱,抗战初期在河北易县组织武装,后接受八路军收编,但在1940年他带领三百余人携布防图投靠日军,导致狼牙山周边多处根据地遭受严重破坏,日军投降后他又转而投靠国民党,解放后隐姓埋名从事毒品交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牵扯其中的宋学飞当时刚从朝鲜前线回国,他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九一八事变后返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经八路军整编,他与赵玉昆曾同在冀中军区工作,赵任司令员,宋任参谋长。 1940年春宋学飞因回乡奔丧暂时离队,在此期间赵玉昆率部投敌,并试图策反宋学飞,宋学飞明确拒绝,并写下“卖国求荣不共戴天”,赵玉昆投敌后,引导日军对狼牙山地区进行围攻,造成了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事件。 当时宋学飞因与赵玉昆的旧谊一度受到审查,但经过杨成武将军亲自调查,证实他始终坚定抗日,此后宋学飞继续率领部队在易县,涞源一带开展游击作战,逐步恢复因赵玉昆叛变而损失的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宋学飞先后担任过志愿军兵团副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晋升少将,而赵玉昆在1950年因贩毒被捕后,经核实其指控宋学飞的内容纯属捏造,最终被押解回易县依法执行枪决。 这段历史折射出大时代中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两位同乡因不同的人生抉择,最终走向截然相反的结局,在抗战那段艰苦岁月里,忠诚与背叛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而历史最终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网友表示这剧情比电视剧还跌宕起伏,“老乡,战友,最终却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百世,真是选择决定命运,” 尤其是赵玉昆投降日军后还直接导致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更让网友们痛斥其行为无法原谅。 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一点,在于个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宋学飞是真正的硬骨头,有军事才华,更有民族气节,赵玉昆请他一起当汉奸,他回敬‘卖国求荣不共戴天’,这八个字铮铮铁骨,”而赵玉昆先后投靠日军和国民党,解放后还贩毒,其行为模式始终是利己投机,最终被历史审判是必然的。 对于杨成武将军的信任和组织的仔细调查,网友们也点赞称“这说明我们的队伍重证据,讲原则,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能查明真相,还宋学飞清白,非常不容易。”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故事,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你认为是什么因素最能决定一个人的选择,是个人品格,理想信念,还是外部环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公共知识平台
1950年北京公安局在审理一起贩毒案件时,抓获一名化名“赵质仑”的男子,审讯中他
轩叔观察
2025-11-19 16:13:33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