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鉴赏收藏精品之北宋钧窑蓝斑笔洗 北宋时期各名窑口的笔洗不少,但像本件笔洗这么深,这么大的相对比较少。 从时期上看,应当是中期左右的。当时有贡瓷的存在。 从鉴赏的角度看,本件笔洗的蓝斑,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看点。虽然北宋钧窑借鉴鲁山窑的点斑,但工艺精细了很多。蓝斑与釉面融合一体,已经没有任何视觉上的隔阂和生疏感了。比鲁山窑的蓝斑瓷器要精致很多。 第二个看点,就是釉面平滑,稍微有一点局部的流釉,但放在整个北宋钧窑中,属于釉面釉层处理的最完美的。在其后的钧窑薄釉和厚釉瓷器,流釉现象都比次严重。 第三个看点,是内膛使用痕迹的金色结晶斑,包裹着蓝斑,有曜斑的感觉。虽然是次生的痕迹,但今天鉴赏,都是历史和历程的积累。如同高古青铜器和玉器上的沁痕。 第四个看点,就是釉面光亮如镜。在唐至北宋时期,釉面明如镜是一个很大的优点。相当一部分窑口的瓷器,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再就是器型和功能了。能够使用如此高端的笔洗涮毛笔的,肯定不是一般文人墨客。 另外,就是支钉痕迹。现在很多人都把支钉痕作为汝窑的特征之一。其实北宋中期钧窑精品瓷器上的支钉痕迹,比汝窑的要精致很多。说明当时钧窑高水平的工匠,也是出类拔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