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不说别的,就问你见过这么离谱的事没?南京有位大哥,家里炒菜用的胡椒粉刚见底,想着网上下单省事儿,随手拍了瓶标着 “白胡椒粉” 的调味料。本来就是次再平常不过的网购,结果拆快递时扫了眼配料表,当场就懵了 —— 头一行清清楚楚写着 “大米”,后面才跟着白胡椒粒、辣椒和盐。 手里的快递盒都差点没拿稳,大哥心里直犯嘀咕:我买的是白胡椒粉啊,咋现在大米成 “主角” 了?这不是明摆着 “挂羊头卖狗肉” 吗? 一、网购踩坑:胡椒粉早就是掺假 “重灾区”? 后来我才知道,有内行人早说过,胡椒粉这东西,早就是食品掺假的 “重灾区” 了。那些不良商家为了压成本,啥招都想得出来:用辣椒籽充数的、掺小米面的,甚至还有往里面混花生壳的,反正消费者不拆开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更气人的是,有些商家还打着 “现场研磨” 的旗号,显得多正宗似的,结果连用来研磨的胡椒粒本身都是问题货。咱消费者凭着 “胡椒粉” 这三个字的信任下单,到最后买的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一堆杂质混出来的 “伪产品”,根本说不清。 就像这位南京大哥,他哪能想到,自己花了钱,买的竟是瓶 “大米占 C 位” 的调味粉?换谁谁不窝火? 二、商家甩锅:“纯的太贵没人买”,这理由站得住脚吗? 为啥会有这种货横行?说到底,还是成本和价格在背后作祟。 今年胡椒原料的价格,那涨得叫一个猛,跟坐了火箭似的 —— 从每公斤二十多块,一路往上飙,直接让纯白胡椒粉的成本翻了番。涉事工厂后来也说了,一瓶纯的白胡椒粉,卖六十多块才能保本,可这价格,愿意买的人没几个。 另一边,消费者对价格又特敏感。你看那掺了大米的 “白胡椒粉”,才卖五块八一瓶,刚好戳中了不少人 “图便宜” 的心思。就这么着,这些掺假货反倒有了生存空间。 可话说回来,成本高就能当骗人的借口吗?我觉得根本站不住脚。五块八买不到纯胡椒粉,这是大家都懂的常识,但五块八也不该买到一瓶挂着 “白胡椒粉” 名号,实际是大米为主的东西啊! 三、敷衍回应:“不满意就退款”,这是解决问题吗? 面对大哥的质疑,涉事工厂的回应更让人窝火 —— 一开始还会解释 “纯品贵、没人买” 的背景,到后来干脆懒得说,直接甩来一句 “不满意可以直接退款”。 咋听着像是给了解决方案,可仔细一想,这不是避重就轻吗?大哥质疑的是 “产品名和成分不符”,是自己被欺骗了,结果商家连 “为啥标错名” 都不提,只说退款。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不想面对自己 “欺骗消费者” 的事实。 说穿了,商家就是在利用咱消费者的 “信息不对称” 和 “爱便宜” 的心理。你想走低价路线,想做复合调料,这都没啥错,但你不能拿消费者的知情权当赌注啊!产品是啥就叫啥,这不是最基本的诚信吗? 四、咱消费者要的不是退款,是 “不被欺骗”! 其实咱普通人的诉求特简单:你卖的东西是啥,就明明白白标出来。我花钱买东西,总得知道自己买的是啥成分吧? “白胡椒粉” 这五个字,就该意味着核心成分是胡椒,而不是让大米、辣椒这些东西抢了风头。商家要是想做低价的复合调味粉,你直接标 “大米胡椒调味粉” 就行,愿意买的人自然会买,不愿意买的也不会觉得被坑。 可现在倒好,模糊标注、名不副实,不仅伤了消费者的信任,还把市场秩序搅得乱七八糟。就像这位南京大哥,他要的不是那几块钱的退款,是一句 “我没骗你”,是一份被尊重的感觉。 结语:诚信才是长久路,商家别把路走死了 这场争议,从来不是 “低价能不能买到纯品” 的问题,而是商家到底尊不尊重消费者的问题。 你想啊,要是商家一开始就坦诚标注,让大家下单前就知道 “这里面有大米”,愿意买的人不会少,也没人会觉得被欺骗。可现在呢?用模糊的名字糊弄人,就算这次退了款,下次谁还敢买你的东西? 消费者的信任这东西,就跟玻璃似的,碎了就再也粘不回去了。那些商家可得长点心:价格竞争不是耍小聪明的借口,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 最后也提醒咱大伙儿,以后网购食品,尤其是调味料,多花两秒钟看看配料表和产品属性,别嫌麻烦 —— 毕竟谁也不想跟南京大哥一样,花了钱还买一肚子气,最后手里攥着瓶 “大米胡椒粉” 哭笑不得。 你们要是遇到过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网购经历,也别憋着,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一起避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