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共八次收复台湾,清一色是武力出击,而且结局无一例外都是胜利。  三国时期

芸霄记史 2025-11-20 11:03:37

历史上共八次收复台湾,清一色是武力出击,而且结局无一例外都是胜利。   三国时期收复台湾:使用了武力;宋朝时期收复台湾:使用了武力;清朝时期收复台湾:使用了武力。你没有看错,不管是一千多年前的三国,还是几百年前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都离不开刀枪炮火。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隋朝、南宋、元朝,每一次出征都动员了一万多兵力,而到了康熙时期,施琅率领的水师更是超过两万人。   规模最大的,当属康熙二十二年的那次东征,当时郑氏集团在台湾盘踞了二十多年,招抚谈判无果,清廷最终启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集结两万精锐、三百多艘战船,直接奔澎湖而去。   澎湖是岛外防线,一旦失守,台湾本岛形同敞开大门,澎湖海战,清军全线压制郑军,主力被击溃,郑克塽再无翻盘可能,只能投降。     而元朝时期,忽必烈曾三度出兵攻打当时称作“瑠求”的地方,每次动员上万人,目的就是要把它纳入帝国。   南宋也曾面对海盗猖獗和外来势力觊觎,多次派遣水师驰援澎湖及台湾附近海域,以武力维护控制。   往前追到隋朝,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一万多士兵渡海远征“流求”,在当时已是规模空前的跨海行动。     最早的记录来自三国东吴。孙权看准这片岛屿的战略位置,命卫温、诸葛直率一万士兵跨越海峡,远征“夷洲”,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渡海作战,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从三国到清朝,足足跨越千年以上的时间,不同王朝都在同样的环境下作出同样的选择——只要台湾出现割据或落入外人之手,必然是军队开赴、战船出港,再以战场决胜。   八次出兵的规律很明确:没有一次靠谈判成事。对中央而言,台湾不仅仅是一座岛,而是东南海上的屏障和战略要地,不容失守。     今天,岛内的分裂势力做的事,与历史上的割据者并无区别,他们试图切断与大陆的历史和文化联系,甚至拉外部势力介入,把自己的前途押在别国手里,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对立,不会改变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时代变了,但维护统一的决心没有变。古代水师只能依靠风向与火炮交锋,如今解放军的力量早已跨越海、空、天、电磁各领域,具备高精度、远程、多维度的作战能力。   外部势力如果介入,要面对的是一个工业体系完善、国防力量强大的中国,其所承担的风险和代价,不是几百年前可以比的。     八次军事收复,八次全部取得胜利,证明了一个事实:和平统一是最好的选择,也将是最大的努力方向。但如果分裂势力执迷不悟,。那时的军事实力,将让任何幻想分裂的人彻底认清,统一是无法改变的走向。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谈谈你眼中的历史与今天的关系。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