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江路地下城灯火通明却人影稀疏!昔日繁华商圈今变空城,店主集体刷手机等客画面

洵哥 2025-11-21 09:55:24

青岛香江路地下城灯火通明却人影稀疏!昔日繁华商圈今变空城,店主集体刷手机等客画面扎心 (来源:山东商报) 夜幕下的香江路地下城依然亮如白昼,瓷砖地面倒映着冷白灯光,却照不出昔日的摩肩接踵。服装店老板娘王姐第无数次点亮手机屏幕——晚上七点半的黄金时段,她的店铺今日营业额仍停留在清晨那杯豆浆的金额。对面玩具店悬挂的"清仓甩卖"横幅被空调风吹得微微晃动,像极了实体商业在时代洪流中飘摇的缩影。 转角处的奶茶店曾创下日销三百杯的纪录,如今店员靠着操作台打盹。玻璃门上"第二杯半价"的贴纸边缘卷曲,仿佛在诉说促销活动的疲惫。只有外卖小哥匆匆取单的身影偶尔打破沉寂,那些通过手机屏幕送达的饮品,终究没能带来停留的脚步。 但把萧条完全归咎于电商冲击或许流于表面。三十米外的地上商圈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网红餐厅等位叫号声此起彼伏,体验式书店的咖啡区座无虚席。消费者不是不愿消费,而是更渴望为情绪价值买单——他们愿意为亲子陶艺馆的泥坯付费,为猫咖里的柔软触感驻足,却很难再为标准化商品走进地下商城。 服装店镜子里映出"出租"字样时,45岁的赵老板终于下载了直播软件。他的第一批冬装挂在抖音直播间,背景音是隔壁美甲店转让谈判的只言片语。这场实体经济转型的阵痛里,有人守着最后一批货品如守孤岛,有人已在短视频平台开凿新的运河。 那些贴着转让告示的卷帘门背后,藏着更多时代密码。二楼教育培训机构撤场留下的课桌椅,见证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手机维修铺柜台积灰的旧机型,记录着消费电子市场的饱和。这些微观变化共同织就了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每个空置摊位都是解读民生经济的注脚。 不过希望总在裂缝中生长。地下城东区新开的文创集市正尝试破局——手作香薰工作室用气味营造场景,复古胶片相机店靠情怀引流,00后店主将抖音二维码与收款码并列摆放。当商品变成故事载体,消费行为就升华为情感联结,这或许正是实体商业涅槃重生的密钥。 穿过空旷的走廊,儿童游乐区的旋转木马仍在定时启动。空转的彩马载着霓虹光影循环升降,像执拗的守望者。穿保安制件的老人说,他更怀念三年前堵得水泄不通的周末,“现在清净了,反倒不习惯”。这句话轻轻落下,却在廊道里荡出悠长的回响。 或许我们该用更立体的视角审视这场变迁。当便利店的暖光灯成为夜归人的灯塔,当菜市场二维码连接起田间与餐桌,实体经济的真正危机从来不是空间被挤压,而是与时代情绪的断联。那些消失在人流中的店铺,其实早已在另一个维度重生。 青岛身边事

0 阅读:28
洵哥

洵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