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要求官员两面派:对中国说软话出硬招 近期欧盟对华摆出迷之姿态,一方面,欧盟已要求其官员使用更温和的措辞与中国打交道,为紧张局势“降温”,以免惹恼中国断了稀土供应;另一方面又要求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包括迫使各国将华为等中企设备排除在5G网络之外、取消电商免税、强制中国技术转等等。 殊不知这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幅面孔,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一边想吸引中企投资拉动就业,一边却出台“投资审查2.0”,要求中企转让核心技术、限定本地员工比例,把诚意拆得稀碎。 更可笑的是,欧盟内部自己都拧不成一股绳。法德跳着脚推强硬政策,匈牙利、希腊却明确反对5G 强制替换,德国工业联合会更是直言“与华脱钩将损失830亿欧元”。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本质就是既想保住对华贸易红利,又想遏制中国产业升级,最后只能让政策功效相互抵消。 欧盟现在的心态就是自相矛盾:中国邀请合作,它怀疑是“挖坑”;中国保持距离,它又抱怨“不重视”,只能说还没吸取教训。要知道,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欧盟不少国家就因为犹豫观望,错失了基建联通的红利;现在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领跑,欧盟不想着怎么务实合作,反而靠政治手段搞封锁,最终只会拖累自身发展。 其实欧盟不是没机会,中国一直愿意给合规企业开放市场,中欧班列也在维持产业链纽带。但它偏偏抱着冷战思维,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把“战略自主”搞成“战略对立”,现在还想靠封锁打压解决问题,纯属本末倒置。 说到底,欧盟的困局就是“既要又要”的贪婪害的。在全球化时代,靠“两面派”操作想占尽便宜,最终只会空转内耗。如果它不能摒弃偏见,正视自己的产业短板和内部分歧,继续在说软话和放硬招之间摇摆,最后只会错失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机遇,让所谓的“战略自主”彻底沦为空谈。

专门敲打假文章不回复
这就是欧美虚伪邪恶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