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吗?上海队的许昕,在比赛结束后,为了向马龙祝贺,来到北京队座席前,从头到尾

一叶知大事 2025-11-21 11:47:02

看懂了吗?上海队的许昕,在比赛结束后,为了向马龙祝贺,来到北京队座席前,从头到尾,挨个跟北京队员握遍手寒暄,然后握着马龙的手祝贺,还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的赛场,硝烟尚未散尽。   这场汇聚全国顶尖选手的巅峰对决,注定被载入史册——北京队与上海队的较量,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体育精神的极致彰显。   当终场哨声响起,北京队成功登顶,赛场欢呼雷动,而另一个身影的举动,却以超越胜负的力量,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35岁的上海队老将许昕,在球队惜败的情况下,没有沉浸于失利的遗憾,而是整理好装备,径直走向了北京队的座席。   他没有径直奔向老战友马龙,而是放慢脚步,从队伍的一端开始,逐一与北京队的每一位成员握手寒暄。   无论是场上立功的主力队员,还是鲜有出场机会的替补选手,亦或是在场边默默付出的教练组工作人员,许昕都一一问候,握手时的姿态诚恳而坚定,眼神中满是尊重。   这一幕,在竞技体育的决赛赛场上显得尤为可贵,没有因输赢产生的隔阂,只有对对手全员的认可与敬意。   完成与北京队全员的问候后,许昕才走向马龙。   两人相视一笑,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后一个用力的拥抱,将所有过往与当下都融入其中。   这一抱,无关胜负,只关乎岁月沉淀的情谊。   熟悉乒坛的人都知道,马龙和许昕,这对黄金搭档曾组成“龙蟒组合”,在世界赛场上并肩作战多年,横扫各路强敌,将世乒赛、世界杯团体赛等多项男双冠军收入囊中。   那些一起训练、一起征战、一起庆祝的日子,早已将两人的情谊刻进彼此的职业生涯。   如今,他们各自代表不同队伍站上全运会决赛的赛场,从昔日战友变为场上对手,但这份历经风雨的情谊,却在赛场内外愈发醇厚。   作为一名驰骋乒坛多年的老将,许昕的赛场表现依旧亮眼。   他的击球风格舒展大气,极具观赏性,技术层面依旧保持着世界顶尖水准,只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体力相较于年轻选手略有下滑。   即便如此,他在赛场上依旧拼尽全力,每一分都全力以赴,展现出老将的坚守与担当。   这场决赛,对两位老将而言或许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年龄增长,未来能否再次同场竞技尚未可知,因此这场对决更显珍贵。   赛场上,他们是互不妥协的对手;赛场下,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挚友,这种反差更让人体会到竞技体育的多元魅力。   许昕在赛后的一系列举动,展现出的是超越胜负的坦荡胸襟。   面对失利,他没有丝毫抱怨与失落,反而以最真诚的方式向获胜的对手表示祝贺。   他曾坦言“没马龙强不丢人”,这份从容与豁达,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成熟运动员的格局。   竞技体育从来不只有输赢,更有相互尊重、彼此成就的温度。   许昕的行为,正是这种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他尊重每一位对手的付出,珍视与老战友的情谊,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更能在胜负之外坚守内心的纯粹。   这场全运会男团决赛,北京队的夺冠值得喝彩,而许昕的举动更值得铭记。   他用一个个诚恳的握手、一次深情的拥抱,将“尊重”与“情谊”这两个词具象化,为竞技体育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力量。   赛场上的胜负终会被时间冲刷,但那些超越比分的感动瞬间,那些流淌在运动员之间的纯粹情谊,却会成为乒坛乃至中国体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更多人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懂得尊重,珍惜情谊。   在体育精神的长河中,这样的瞬间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2778

评论列表

晋南村夫

晋南村夫

6
2025-11-21 23:09

人民艺术家的风范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

5
2025-11-21 18:42

昕哥必须向京队靠拢,还得收割它们粉丝呢

封之岁月

封之岁月

5
2025-11-21 20:48

优越感来了。

用户98xxx45

用户98xxx45

2
2025-11-21 22:22

许昕就是北京队在上海的卧底

嘉 隆 回复 11-21 22:58
你行你上呀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