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亲信,竟在出访土耳其后集体失踪。这究竟是叛逃,还是被灭口?一场风暴,显然已在乌克兰政坛最核心处引爆。 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11月12日还信誓旦旦地在伊斯坦布尔,声称要重启战俘交换谈判。 可转眼间,他的社交媒体便陷入死寂,人间蒸发。 这绝非偶然。就在他“失踪”前夕,乌克兰国内爆发了惊天的能源腐败案。 而乌梅罗夫,这位前国防部长,正是被反腐机构指控与寡头商人勾结的核心人物之一。 乌克兰媒体早已给他贴上“裸官”的标签。他的妻儿常年定居美国,在佛罗里达和纽约坐拥八处房产。 这种家人在海外、资产在海外、权力在国内的模式,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更令人心惊的是,失踪的并非乌梅罗夫一人。 当泽连斯基11月19日匆匆赶赴安卡拉,试图挽回局面时,陪同他的总统办公室主任、乌克兰政坛“二号人物”叶尔马克,也未随专机返回基辅。 反对派的指控声浪滔天,直指这两人是借出访之机“跳船”潜逃。 毕竟,叶尔马克同样深陷腐败丑闻的泥潭,要求泽连斯基将其解雇的压力已达顶点。 这场腐败风暴的中心,是一位名叫铁木尔·明迪奇的商人,泽连斯基多年的商业伙伴。 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指控他主导了一个洗钱高达1亿美元的网络,回扣比例甚至从10%一路飙升至15%。 当调查人员冲进明迪奇的公寓时,那只金光闪闪的马桶,刺痛了所有乌克兰人的眼睛。 这不仅是贪婪的象征,更是对那些在前线流血牺牲、在后方忍受寒冬的普通民众最无情的嘲讽。 讽刺的是,就在反腐败局行动前几小时,明迪奇竟能手持以色列护照,合法离境。 而美国国务院随即撤销其签证,乌克兰也宣布其护照无效。这番操作,更像是美乌联手,急于切割这位“泽连斯基金主”。 因此,正因为腐败的毒瘤已侵入骨髓,所以任何看似正常的访问,都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逃亡。 当整个体系从根部开始腐烂,高层亲信的“失踪”,不过是必然上演的戏码。 泽连斯基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11月19日他飞往土耳其,本想会见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却惨遭“被放鸽子”。 这无疑是华盛顿在明确告诉他,美国已经失去了耐心。 美国人并非空手而来。美军高层德里斯科尔抵达基辅,带来了传说中的“28点和平计划”。 内容苛刻到要求乌克兰放弃入约、裁军、甚至割让顿巴斯。这几乎是在逼迫泽连斯基缴械投降。 这就像一栋早已被白蚁蛀空的房子,外表看似坚固,实则一推就倒。 泽连斯基曾经试图削弱反腐机构的独立性以保护亲信,但最终在民意面前失败。如今,他已无力回天。 当反腐的利剑终于挥下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刮骨疗毒,而是树倒猢狲散的仓皇。 乌梅罗夫和叶尔马克的失踪,就是最明确的信号。他们作为最核心的圈内人,嗅到了大船即将沉没的气息。 我曾做过比喻,一个政权的稳固,不仅需要外部的支持,更需要内部的纯洁和信念。 当内部的腐败已经到了连“自己人”都要靠逮捕调查人员来掩盖罪行时,这个政权就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凝聚力。 《基辅独立报》将此案称为“泽连斯基任内最大腐败丑闻”,这绝非危言耸听。 它动摇的,是整个乌克兰战时政府的合法性根基,也让西方所谓的“援助”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 因此,我们不能再被“维持现状”的口号所蒙蔽,也不能再将希望寄托于一个从内部开始崩塌的团队。 亲信的集体失踪,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更残酷结局的开始。 基辅的政治大戏,恐怕已进入了无人能够挽回的终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