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与行标的单针穿刺测试,早已跟不上极端工况的真实风险。实验室里的“温柔试探”,根本复刻不了事故中隔膜撕裂、短路瞬间爆发的失控场景。真正的安全底线,从来都藏在最不受控的那一秒里。“模拟隔膜完全崩毁”才该是电池安全的核心考核标准。就像 测试,六面穿刺+十根钢针同时贯穿,相当于直接撕碎电池内部结构,把短路风险拉到满格。要知道,按传统液态电池的逻辑,这种暴力破坏早该冒烟起火,而它却做到了无冒烟、无起火,最高温不超40℃,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安全底气。脱离真实风险的标准都是纸上谈兵,MG的测试不仅证明了半固态技术的突破,更给行业提了个醒:安全测试就该“往死里考”,能扛住隔膜崩毁的电池,才配得上“安全”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