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孝庄太后病重。临终前,她紧紧抓住女儿阿图的手。康熙知道她的担心:“祖母放心,朕定会照顾好姑母,让她颐养天年!”孝庄了却心事,终于安心地走了。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太皇太后病情突然加剧,卧床不起,宫中太医轮番诊治无效。阿图日夜守在床前,亲自煎药、擦拭身体。太皇太后气息微弱,她用力握紧阿图的手,目光转向跪在床边的康熙,嘴唇颤动却发不出声音。康熙明白祖母最担心女儿晚年无人照应,他跪下大声承诺照顾好姑母,让她年迈时回京颐养天年。 太皇太后闻言,手指缓缓松开,脸上现出安心表情。不多时,她在慈宁宫东南围房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康熙悲痛跪地,宫中哭声一片。太皇太后灵柩暂安奉殿,康熙为姑母安排丧仪事宜,阿图在灵前守孝多日。 这份承诺并非空话,康熙从小受祖母教养,对家族亲情看重。阿图自幼丧父,两度守寡,康熙视她如长辈,早为她在京城选定公主府,内设蒙古式毡帐,便于居住。丧期中,康熙下旨免阿图部分旗务,让她多留京城。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处理丧事严格遵遗嘱,不扰太宗陵寝。阿图悲痛时,康熙亲自陪同选棺木、定仪注,灵堂设在慈宁宫,皇室子孙轮班守灵。 康熙二十七年,朝廷上孝庄文皇后谥号,阿图参与册宝仪式。诏书称祖母辅佐两帝,功德无量。康熙履行承诺,命内务府每年为姑母增拨银两、绸缎、食物。 此后几年,阿图身体渐弱,康熙派太医常驻公主府。巴林部事务由孙辈管理,阿图只需遥领。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为阿图设护卫长史,待遇比肩贝勒。阿图在京城与巴林往来,康熙北巡或出征,都派人护送。公主府中,阿图教导重孙辈蒙古语、骑射,传承部落习俗。康熙常携皇子到府请安,皇子们称阿图为老姑母。康熙最宠爱的三女荣宪公主,下嫁阿图孙子乌尔衮,进一步加强亲缘。婚礼在京城举行,阿图主持女方仪节,康熙赐大量嫁妆。阿图晚年无忧,子女孝顺,侄子康熙关怀备至。 康熙三十九年,阿图六十九岁,在京城突发重病。康熙闻讯赶到公主府,亲自守夜。阿图卧床数日,面带笑容逝世。康熙痛哭,下旨厚葬,灵柩送回巴林部,与色布腾合葬。康熙派皇子护送,沿途地方官迎祭。 阿图一生历经四朝,两次下嫁,两次守寡,却在家族支持下安度晚年。她留下的善行,如教导匠人技艺、开仓赈济等,为巴林部百姓带来实惠,蒙古地区世代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