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掌握15亿资产的“首富村”大邱庄村支书禹作敏带上一众保镖去市政府开会

战争百年谈 2025-11-22 15:49:36

1993年,掌握15亿资产的“首富村”大邱庄村支书禹作敏带上一众保镖去市政府开会。而一到场,他就被严阵以待的警察控制。禹作敏瘫坐在地,万念俱灰地说:“我费尽心机,还是失算了。” 天津市政府大楼外,几辆黑色轿车停下。带头下车的,是当时被全国媒体称作“首富村书记”的禹作敏。他神情镇定,身后跟着一群保镖。没人想到,这次会议,是他人生的终点。 警察早已在等。几分钟后,命令下达,保镖被控制,禹作敏也被按倒在地。外头的阳光照进走廊,地板反着光。他低下头,什么都没说。至此,大邱庄的“帝国”一夜坍塌。 事情的起点,并不在那间会议室,而是在几十年前那片盐碱地上。 禹作敏1930年生于天津静海大邱庄。那地方,风刮得直,土是白的。种庄稼,颗粒无收。他9岁丧父,靠放牛、拉货过活。后来念过夜校,能识几个字。靠着胆子和力气,他在村里出了名。 1960年,他当上生产队队长,领着人垒堤改地。1974年升任村支书时,大邱庄还穷得叮当响,人均收入才一百多元。那时的他认准一个理——“得靠工业,不能光种地”。 改革开放的风一吹,他抓住机会。村里东拼西凑,筹了点钱,建了个小钢铁厂。炉子简陋,工人白天炼铁,晚上装袋,火光映得天亮。他跑市场、谈生意、要贷款。几年后,第一桶金来了。 到1980年代中期,村里企业越来越多,从钢铁到机械,从运输到建材,什么都干。道路硬化,学校医院一应俱全。村民的房子一栋接一栋盖起来。大邱庄成了“全国学大邱庄”的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都写过表扬稿。 但随着财富堆起来,权力也变了味。禹作敏成了“说一不二”的人。他不再只是书记,更像一个“董事长”。大邱庄的集体经济,成了他个人的天下。 1989年,大邱庄的企业超过百家,资产数以亿计。那时的禹作敏,已经修起了办公大楼、别墅,出行有车队护送。他成立了保安队——名义上是维护秩序,实际上是他的私家武装。 村口有人看守,外人进村要报备。厂长经理多是他的亲戚或亲信,工人敢顶嘴,马上就被“请去谈话”。大邱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1990年,一起命案震动村内。副厂长与书记侄女起了口角,禹作敏下令“教训”,结果副厂长和其父被打死。村民私下议论,但没有人敢报警。那群行凶的人,还被他称为“英雄”。 1992年,外地考察团来访,与村民发生摩擦,被保安队扣下关押几个小时。这件事惊动了上级,但当时风头正劲,事情被压了下去。 同年11月,又有村民危福合在厂里被非法拘禁殴打致死。公安介入调查,却被保安挡在村口。禹作敏散布“外人干扰”的谣言,组织人手设路障、堵警车。连夜的灯光下,村口铁门紧锁。 权力到这一步,已经彻底失控。 1993年2月,天津公安再次行动。禹作敏的人马依然抵抗,甚至扣押民警,妨碍公务。天津市高层震怒,决定“引蛇出洞”。4月15日,一场名为“村务汇报”的会议在市政府召开。禹作敏接到通知,还特意带上保镖前往。他以为是汇报工作,却没想到门口的警察早已布控。 被带走那一刻,他从“首富村书记”变成了“犯罪嫌疑人”。罪名包括窝藏罪、妨害公务罪、行贿罪、非法拘禁罪、非法管制罪等。 8月,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庭审两天。判决:禹作敏有期徒刑20年,保安骨干及涉案亲属多名同案处理。大邱庄的企业被政府接管,保安队解散。 昔日光鲜的村口牌楼被摘下,写着“大邱庄模式”的横幅被撤走。村民们松了一口气,又陷入茫然——那个让他们致富的人,也让他们活在恐惧之下。 1994年,大邱庄由市县工作组接管,企业整顿。村民第一次拿到房产证,1800万平方米住宅分配完成。厂房恢复生产,焊管、钢管产品打出品牌。 1999年,禹作敏保外就医,不久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9岁。他的家族逐渐淡出,大邱庄重新归于平静。 进入2000年后,大邱庄企业私有化比例超过八成,村集体转为股份合作制。道路绿化、环保设施完善,工厂烟少了,天空亮了。 那座曾经的“首富村”,如今已不再是新闻焦点,但人们仍记得那个名字。禹作敏的兴衰,被写入法治教材,也成了无数乡镇干部培训时的反面案例。 他用二十年让村庄暴富,又用权力把它推向深渊。大邱庄的故事,最终告诉所有人: 财富能改变命运,但权力若无约束,再富的村,也会塌。

0 阅读:2979

评论列表

用户97xxx60

用户97xxx60

4
2025-11-22 16:18

不知所谓,

战争百年谈

战争百年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