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中国强烈反对。 经过两天闭门会议,共同发表联合声明,文件中多处内容直指中国,态度强硬。更值得玩味的是,参会者还包括欧盟及多个新兴经济体外长,却唯独在涉华议题上形成如此统一的发难姿态,中方当即作出强烈反对回应,这场多边博弈瞬间升级。 这场为期两天的国际会议,起初打着 “讨论全球热点问题、协调合作立场” 的旗号,议题涵盖经济复苏、地区安全等多个领域。可随着会议推进,美日两国率先牵头,将话题不断引向中国,最终促成了这份针对性极强的联合声明。 声明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名 “遏制中国”,但字里行间都透着打压意味 —— 既炒作 “中国供应链安全风险”,呼吁盟友构建 “多元化供应链”,又在科技、贸易等领域暗指中方 “不公平竞争”,甚至对台海、南海等中国内政问题说三道四,干涉意图昭然若揭。 七个国家看似抱团发难,实则各有算盘,这份 “表面一致” 的声明背后,藏着难以掩盖的内部分歧。美国的核心目的是继续遏制中国发展,借盟友之力强化对华围堵,巩固自身全球霸权; 日本则想借着七国联合的声势,在对华争端中占据主动,为自身军事扩张和产业链转移铺路;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则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依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迫于美国压力不得不参与其中,声明中对 “对华脱钩” 的表述刻意模糊,留足了回旋余地。 有外交人士透露,会议期间欧洲国家与美国就涉华表述多次争执,最终的声明文本是多方妥协的结果,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强硬措施。 最让外界关注的是,参会的多个新兴经济体外长全程对涉华议题保持沉默,既没有参与联合声明的签署,也没有公开表态支持。这些国家大多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深知与中国对抗只会得不偿失。 以巴西、印度为例,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的电子产品、制药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他们显然不愿为了迎合美西方而牺牲自身利益。 这也从侧面说明,美西方想要拉拢全球力量对华发难的企图,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所谓的 “统一立场” 不过是少数国家的自导自演。 中方对这份联合声明的反对态度坚决且明确。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指出七国集团的声明无视事实真相,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方强调,台海、南海等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人为推动 “去中国化” 只会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损害各国共同利益。 事实上,中方早已具备应对此类联合施压的实力和经验。此前面对美国主导的多边制裁,中方始终坚持 “有理有节” 的反制,既精准打击对方痛点,又不扩大冲突范围。 在贸易领域,中方可以对七国集团中的优势出口品类采取对等措施,比如针对欧洲的汽车、农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美国的能源产品等; 在科技领域,中方持续推进国产替代,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不断取得突破,让外部技术封锁逐渐失效;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方积极联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多边主义进程,让美西方的单边霸权行径越来越没有市场。 七国集团的联合声明,本质上是对中国发展的焦虑和遏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供应链、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美西方不愿看到自身主导的国际秩序被打破,便试图通过抱团施压的方式阻碍中国发展。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和决心,也忽视了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趋势。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任何针对中国的遏制措施,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份联合声明更像是一场 “政治表演”。缺乏新兴经济体的支持,内部又存在严重分歧,声明很难转化为实际行动。 而中方的强烈反对和坚定立场,不仅捍卫了自身利益,也向世界传递了维护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信号。未来,美西方与中国的博弈可能还会持续,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少数国家想要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注定不会得逞。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