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那两架倒霉的军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MH-60R“海鹰”

鼎益战术 2025-11-22 19:05:11

先说说那两架倒霉的军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MH-60R“海鹰”直升机,都是美军的主力装备,不是什么快淘汰的老古董。可就是这两款“明星装备”,在南海上空相隔半小时先后掉下来,这种密集坠毁的情况绝不是偶然。要知道,军机坠毁要么是人为操作失误,要么就是装备本身出了问题,半小时内接连出事,很难说完全是飞行员的锅,装备的可靠性肯定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些年美国军工复合体忙着赚快钱,不少装备都存在“重研发轻维护”的毛病。就拿“超级大黄蜂”来说,服役这么多年一直在升级,但核心部件的老化问题没从根本上解决,加上美军为了刷存在感,军机出动频率越来越高,装备损耗快、维护跟不上,故障率自然蹭蹭往上涨。“海鹰”直升机也是同理,长期在南海这种高盐高湿的环境下作业,金属部件腐蚀、电子设备故障的风险本就大,要是维护保养再打折扣,出事故是早晚的事。 再说说“尼米兹”号这次“最后一次部署”,这六个字背后全是美军的无奈。这艘航母三月份从加州出发,一待就是240天,中间还至少延期部署了一次,船员和装备都早已超负荷运转。作为一艘服役多年的“老航母”,它的退役本就在计划之内,这次最后一次部署却以“军机接连坠毁”收尾,多少有些凄凉。这暴露了美军航母部队的一个大问题:兵力紧张,老舰不得不“超期服役”。现在美国新一代福特级航母问题不断,迟迟没法形成战斗力,只能靠尼米级这些老伙计撑场面,导致老航母部署周期越来越长,装备损耗和人员疲劳问题叠加,进一步增加了事故风险。 “尼米兹”号前脚刚撤,“华盛顿”号后脚就顶上来守着残骸,表面看是美军反应迅速,实则是在硬撑存在感。打捞军机残骸不光是为了回收装备,更是怕核心技术泄露,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兵力调度,恰恰说明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航母部署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而“尼米兹”号的退役和福特级的“不给力”,又让这种困境雪上加霜。 美军要是还抱着“重威慑轻保障”的心态,只想着靠航母秀肌肉,而不解决军工体系的深层问题和装备维护的漏洞,未来在大洋上出的岔子,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0 阅读:0
鼎益战术

鼎益战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