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拼刺刀,几个八路军战士才能干掉一个日本兵? 聂荣臻元帅曾经回忆,“3个日本兵背靠背,十几个八路军战士也占不到他们便宜,会形成僵持的局面。” 1938年,河北涞县战役中,50名八路军战士围攻9名日军侦察兵。双方激战几个小时,八路军伤亡惨重,最后虽然击毙了其中7名日军侦察兵,但中日伤亡比超过了7:1。 这次参战的一名八路军战士后来回忆,战斗打响后,日军会迅速背靠背组成防御阵型。八路军虽然人多势众,却无法突破他们的防御阵型。 “日本兵不慌不忙,一个眼神就能默契配合,他们刺刀挥舞,如同闪电。我们冲上去的战士一个个倒下。”这名参战的八路军战士后来回忆当时战斗的情景。 这次战斗八路军伤亡惨重,刺激了八路军将领杨成武将军,他下令给每班配备红缨枪,以弥补刺刀的不足。 从这以后,八路军针对日军刺刀的优势,大规模装备两米以上的红缨枪,攻击距离超过日军刺刀约0.3米,实现了“一寸长一寸强”的目标。 此后,在和日本兵拼刺刀的战斗中,八路军红缨枪队战果显著,日军遗体中61%的致命伤都集中在咽喉和心窝,这正是红缨枪最擅长的攻击部位。 同时,在战术训练中加强了小组协同,2~3个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人佯攻,另外两个人从侧翼突刺。 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八路军120师在训练中要求,刺杀训练必须在野外,夜间和复杂地形中进行,以提高实战的适应能力。还要以真枪实弹进行,让战士体会刺刀见红的真实感。训练的难度也从简单的进退刺杀升级到复杂的多角度突刺、格挡反击、倒地再起等技术。 同时,在刺杀训练中进行技术改良,把中国传统武术与刺刀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专门克制日军刺刀的三招绝技:破解日军正面突刺的空中劈刺;与日军刺刀相交时,突然用枪托猛击敌人头部或颈部;利用战场扬尘或故意扬土,迷乱敌人视线,趁机突刺。 经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和强化训练,八路军战士在与日本兵拼刺刀时开始占据上风,1941年冬,山东军区某团在伏击战中与日军小队遭遇,双方展开白刃战,八路军约30人利用地形优势,以10支红缨枪为前导,配合刺刀和大刀发动攻击。 最终此战击毙日军17人,八路军仅伤亡3人,中日伤亡比例变为1:5.7,此战也成为八路军对日军白刃战的经典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