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以前,吉林曾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后来因为《瑷珲条约》,痛失5000公

运赛过去 2025-11-22 23:52:15

1858年以前,吉林曾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后来因为《瑷珲条约》,痛失5000公里海岸线,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俄罗斯地盘,黑龙江和吉林的出海口被完全堵住,一点缝隙都没给。 很多人一说起中国哪个省海岸线最长,第一反应就是广东或者福建,现在广东海岸线3300多公里,福建也3000多公里,加起来都不少。可要是把时间拉回到1858年之前,清朝地图摊开一看,当时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其实是吉林。清朝前期,吉林将军管辖范围很大,东边包括乌苏里江以西、图们江以北,一直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那一大片沿海地带。吉林水师营直接在日本海沿岸活动,船厂造战船,渔民出海打鱼,商船来往,海岸线从图们江口往北,一路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口,再往北还能算上库页岛的部分,那长度绝对甩开内地沿海省份好几条街。清朝把东北当成龙兴之地,吉林将军下面有宁古塔副都统、三姓副都统,管着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一大片,海岸线实打实几千公里。 那时候东北人口少,封禁政策严,汉人不能随便进去垦荒,边防主要靠八旗兵和水师。吉林将军辖区直接面对日本海,出海口多得很,黑龙江将军管黑龙江以北,但吉林管着右岸和乌苏里江以东共管区,海港条件虽然不像南方那么发达,但天然不冻港也有,商贸渔业都靠着这片海。清朝地图上,吉林东界直达海边,海岸线比现在广东福建加起来还长,这不是吹牛,很多老地图和清史资料都标得清清楚楚。 转折就出在1858年。那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得正凶,英法联军往北京杀过来,清廷自顾不暇。沙俄一看机会来了,早就在东北盯着黑龙江流域好多年,之前雅克萨打仗吃过亏,尼布楚条约定了界,可道光以后又开始蚕食。1858年5月,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带着炮舰,顺黑龙江往下游,直奔瑷珲。黑龙江将军奕山手里兵少,边防空虚,俄舰炮口对着城,武力威胁摆在那,奕山扛不住,签了《瑷珲条约》。条约直接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划给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一带40万平方公里先划成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航权只限中俄船,别的国家不准走。 这个条约签的时候,清廷还没批准,奕山也挨了处分。可两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圆明园都烧了,咸丰帝跑热河,恭亲王奕䜣留守议和。俄国人又跳出来假装调停,实际上趁火打劫,逼着签《中俄北京条约》,把瑷珲条约确认了,还把乌苏里江以东那40万平方公里共管地全吞了下去。这下加起来100多万平方公里没了,日本海沿岸从图们江口往北全成俄国地盘,海参崴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就是统治东方),成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基地。 海岸线一下子就没了。原来吉林脚踩日本海,渔船直接出海,现在边界推到图们江边,黑龙江下游只剩南岸,吉林彻底变内陆省。出海口被堵得死死的,一点缝都没留。图们江口本来是中国领土,条约玩文字游戏,把“至海”解释成只到江口,不给海口。东北大片黑土地、森林、港口全丢,战略上等于把大门焊死,以后想发展海运、对外贸易,全得看俄国脸色。 这事影响太大了。东北本来就冷,人口少,丢了出海口,粮食物资运不出去,外面东西也进不来,经济发展直接受限。沙俄拿了海参崴,不冻港到手,太平洋舰队有了落脚点,远东扩张一步到位。清廷那时候内乱外患,太平天国、捻军、英法联军一堆事,东北边防空得不行,根本无力回天。条约一签,边界就这么定了,后续俄国还继续蚕食,但大头就是这两份条约吃的。 后来光绪年间,吴大澂两次去吉林办边防,1886年重勘珲春东界,跟俄国人谈了好几个月,据约力争,总算把黑顶子一带收回来,大概三百多平方公里,还争到图们江中国船只可以通航,不受拦阻。土字牌重立,离海15公里左右,至少留了个小口子。可河道淤塞严重,小船还能过,大船基本不行。20世纪以后,国际形势变,1950年代苏联援朝时候修了图们江铁路桥,桥孔低,彻底把 把大船路堵死。现在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离日本海就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能听见海浪声,可就是过不去。吉林省积极想办法借港出海,租用俄国扎鲁比诺港或者朝鲜港口,但那毕竟不是自己的,成本高,效率低,受制于人。 这事搁谁身上都憋屈。历史上东北海岸线丢了,等于把窗户封死,发展空间小了很多。现在看俄罗斯远东,那片地广人稀,很多地方还是中国旧名,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那些惨案,都是后遗症。守住出海口对一个地区太重要了,没海就等于交通全靠陆路,成本高,风险大。吉林现在经济靠内地拉动,长春一汽、玉米化工啥的,但要是当年海岸线还在,东北亚贸易枢纽位置得多牛。历史就是这样,一步错,影响几代人。咱们现在得吸取教训,边疆稳固,海权意识得强,不能再让类似事重演。吉林离海那么近,却没海用,这痛得记一辈子。

0 阅读:7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