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男子陪老板一起出去跑业务,花360元买了一条香烟送给客户,可没2天,老板气汹汹的找到男子,说客户觉得这烟不对,把香烟退了回来。为了巩固证据,男子又陆陆续续从这家烟草店买了4条烟,送去检验后,鉴定为假烟,可烟草局去店里检查,却发现一切正常,老板还表示:他做什么的,他心里清楚。事情真相扑朔迷离。 浙江宁波的陈先生最近被卷入了一件让人头疼的纠纷。事情起因很简单,他花了360元在KTV旁的一家烟酒店买了条阳光利群,准备送给客户。 不料,两天后,店老板气冲冲地找上门,说客户把烟退回来了,暗示可能是假烟。陈先生当时就懵了:自己明明是在正规店买的,怎么可能有问题? 为了弄清真相,他再次行动起来:先后三次到同一家店购买了四条同款香烟,还特意让朋友拍下整个过程的视频。11月17日,五条香烟送去鉴定,结果显示全是假烟。陈先生心里一阵窒息,以为手里的证据已经非常有力。 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烟草局工作人员的解释让他彻底傻眼:视频只能说明他从店里拿出了烟,拍摄期间烟没有被动过,但之后发生的事谁也说不准。 一两天的时间足够有人动手脚。至于包装上的指纹,也没法证明责任归属——这些烟在鉴定前就已经被店里展示过,柜台上店员和顾客都接触过,根本无法确定指纹是谁留下的。 店老板的态度更让人疑惑。见到陈先生,他直接说:“你这人我总觉得不对,一直在防着你。”老板娘也附和,暗示陈先生可能专门搞这种事。 老板坚持自己出售的都是正规烟草公司的产品,并反问陈先生有什么确凿证据,要他去法院起诉,随时接受检查。记者查到,这家店在2024年确实有过售假记录,但没有发生过消费者索赔的案例。 法律上看,陈先生是有保护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烟草专卖法则更严格,销售假烟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还要罚销售总额20%到50%,情节严重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理论上,陈先生买到五条假烟,就有权要求赔偿。 但现实是,法律非常看重证据链的完整性和排他性。陈先生虽然有购买视频和鉴定结果,但无法排除这些假烟是从其他渠道买来后放到这家店的可能性。烟草局去店里检查时,一切正常,没有发现异常。证据链存在漏洞,维权因此陷入僵局。 陈先生觉得很委屈,他平时只是跟着老板跑业务,对烟根本不懂。 如果真是打假的人,进店时就该立刻提出赔偿请求,而不是等几天再处理。 店老板则暗示陈先生在行业里声誉不好,但从未明确说明。这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有人说,消费者发现问题后,最好当场就揭穿,直接联系监管部门,这样店家没有机会做手脚。 而陈先生拍视频、记录烟的编号、多次购买固定样本,这些努力在法律上仍然不够,说明维权的难度远超想象。 这件事暴露出一个尴尬现实:消费者在维权时,不仅要第一时间保留证据,还必须保证整个证据链无漏洞,任何疏忽都可能让自己处于被动。 陈先生表示,他会坚持到底,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而行业管理漏洞依然存在。至于店老板那句“他做什么的,他心里清楚”,至今没人真正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这场纠纷也因此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