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兵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士们也惨遭折磨,196旅旅长姜玉贞得到消息后愤怒下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事情发生在原平保卫战期间。原平这个地方,是太原的“北大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但问题是,它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 1937年9月底,姜玉贞接到的命令就是,率领196旅的5000官兵,在这个地方死死钉住。 挡住日军王牌板垣师团南下的脚步,为后方的忻口会战争取至少7天时间。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姜玉贞是个猛将,山东菏泽人,早年从军,打起仗来不要命,胸口中过弹,甚至被切掉了一叶肺。 接到命令后,他告别了刚刚丧妻的老母亲,毅然奔赴战场。 他心里清楚,这可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征程。 一到原平,姜玉贞立马开始布防。他先是严明军纪,当众枪毙了一个抢老百姓东西的士兵,稳住了军心民心。 然后,他跟日军玩起了心理战。他下令大开城门,城里藏好部队,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日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城下,一看这架势,反而不敢进了,犹豫了一整天。 第二天,姜玉贞瞅准机会,设计伏击了日军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先锋队,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气。 但很快,真正的考验来了。日军的板垣师团反应过来后,发动了疯狂的总攻。 飞机、坦克、重炮,甚至连毒气弹都用上了,整个原平城被炸成一片火海。 196旅的将士们没有重武器,靠的就是手榴弹和血肉之躯,在巷子里、在断壁残垣间跟日军逐屋逐院地争夺。 姜玉贞自己腰里也挂着两颗手榴弹,亲自在一线指挥战斗。 战斗打得极其惨烈。原定的7天时间到了,姜玉贞的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但他们硬是顶住了。 可就在这时,上级的命令又来了:情况有变,必须再坚守3天! 这多出来的3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用命在填。 城墙被日军炮火轰开一个又一个缺口,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196旅的官兵们就组织起敢死队,身上绑满手榴弹,冲进敌群里同归于尽。 仗打到这个份上,伤员越来越多。后方决定将一批重伤员和医护人员紧急转移。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批队伍转移的途中,被一股日军侦察部队给发现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击穿了人性的底线。 面对这200多名已经没有反抗能力的中国伤兵,日军没有丝毫怜悯,而是展开了一场虐杀。 他们用刺刀剖开伤兵的肚子,任其在痛苦中死去。 随行的女护士们,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凌辱和折磨后被残忍杀害。 当这个消息传回城里,传到姜玉贞的耳朵里时,这位铁打的汉子彻底被激怒了。 他看着那些死不瞑目的兄弟,看着那些被蹂躏的姐妹,他知道,对这群没有人性的野兽讲任何仁义道德,都是徒劳。 于是,他含着血泪,下达了那道命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这不是残忍,这是血性和复仇。这是在告诉侵略者,你们不把我们当人看,那就别指望我们会对你们有任何仁慈。 中国人的骨头是硬的,我们的血性一旦被点燃,就是燎原的烈火。 10月10日夜里,在死守了整整10天后,196旅仅剩下200多人,弹尽粮绝。姜玉贞接到了最后的撤退命令。 他让大部分人从城墙下的地道先走,他自己则带着卫兵断后,为弟兄们争取最后的生机。 11日凌晨,在突围途中,姜玉贞被日军的炮弹炸成重伤。 部下要背他走,他却坚决不肯,嘶吼着让他们快走,不要因为自己被拖累。 最终,他被追上来的日军乱枪射杀,并被残忍地斩下头颅。 这位年仅43岁的将军,用生命践行了“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 196旅5000官兵,最终突围的不到600人,几乎全军覆没。 但他们用生命拖住了日军整整10天,为忻口会战的成功部署赢得了无比宝贵的时间。 毛泽东后来高度评价姜玉贞,称他“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军在占领原平后,或许是被196旅将士们的英勇壮烈所震慑,竟然在当地为他们修建了一座“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以示敬畏。 一个姜玉贞倒下了,但他的那道命令,那种血性,却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明白了: 面对毫无人性的侵略者,唯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能赢得最终的尊严和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