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们

风林事儿说 2025-11-23 17:16:12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暗淡的绝望感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牺牲品,无从发声。”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 说中国人满是绝望感?那你看看2024年lululemon出的报告,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中国大陆居民幸福感指数是79分,比全球平均水平足足高了13分。 这可不是咱们自己编的数据,是人家国际品牌委托爱德曼智库做的调研,覆盖了从一线到四线城市的各种人群,两千个受访者里,不管是上班族还是退休老人,大多都觉得日子过得挺踏实。 这份报告里把幸福感拆成了身体、心理、社交三个维度,咱们在这三方面得分都不低,心理维度甚至冲到了81分。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生活感受:现在小区里早晚全是跑步、打太极的人,就算没时间去健身房,抽15分钟散个步的人也不少,运动成了普通人调节状态的常事,这就是身体幸福感的来源。 心理上更不用说,这几年看病越来越方便,15分钟就能找到医疗点,偏远地方的重症病人在家门口就能请北京专家会诊;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管线也换了新的,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比任何说辞都能让人心里踏实。 社交上也有门道,很多人通过社区的瑜伽课、广场舞认识了新朋友,这种接地气的联结,可比所谓的“孤独感”真实多了。 《纽约时报》故意把“国家强大”和“个人幸福”对立起来,说中国人成了“牺牲品”,这纯粹是瞎扯。咱们能有79分的幸福感,恰恰是因为国家发展给普通人托了底。要是没有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教育、医疗的持续改善,哪来的心思去运动、去社交? 他们嘴里的“绝望感”,连数据都不认——报告里77%的人都更重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了,要是真绝望,谁还会想着改善生活? 更可笑的是“无从发声”的说法。现在不管是小区改造要怎么改,还是民生政策有啥意见,线上线下都能提建议,很多地方搞老旧小区改造,都是居民一起商量方案,政府、市场、个人凑钱解决问题,这明明是大家一起参与共建,怎么就成了“无从发声”? 《纽约时报》根本不管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一门心思编造对立叙事,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舆论战抹黑中国。 其实他们的套路很好拆穿:故意无视lululemon这种第三方报告的硬数据,无视老百姓身边的医疗、住房、教育改善,只捡着个别压力点无限放大,把“有压力”偷换成“绝望感”。 但普通人的感受骗不了人,79分的幸福感摆在这,比任何抹黑都有说服力。这种连基本事实都不顾的舆论战,实在太拙劣了。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