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史说畅谈 2025-11-23 22:36:10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南海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连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里面藏着上百座岛礁。可咱们手里真正能当底气的点子,大多是些小礁盘,天然条件差劲,补给全靠后方运,远距离拉扯,成本高,效率低。周边那些国家呢,手里捏着几个天然大岛,地理上就占了便宜,驻军搞开发都轻松得多。这么一比,咱们在南海博弈时,总有种鞭长莫及的感觉,出力不少,但稳扎稳打起来,总觉得差口气。说到底,缺大岛这个硬伤,让咱们的战略支点像散沙,难成铁板一块。 先说说南海的来龙去脉。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那可不是空口白牙,历史证据一大把。从汉代起,中国渔民就往这儿跑,航海记录里早有南沙群岛的影子,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就提到过南越夷洲,指向的就是这些岛礁。唐宋时候,官方地图上南海诸岛标得清清楚楚,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路过南沙,留下的航海图至今还能查。清代更明确,康熙年间编的《皇舆全览图》把南沙全圈进中国版图。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划出“十一段线”,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早期主张。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派军舰接收南沙,驻守太平岛。1949年后,新中国继承这份主权,1958年又重申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 可问题出在70年代。石油危机一闹,南海油气资源成了香饽饽,周边国家眼红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开始动手,菲律宾1971年就派兵占了几个礁盘,越南更狠,占了20多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吞了5个。这些非法侵占,靠的就是武力蚕食,那时候中国海军力量弱,南海离大陆上千公里,补给线拉得老长,鞭长莫及,只能被动应对。到现在,南沙群岛11座岛、6座沙洲、105座暗礁,被占的占了42个,仁爱礁还搁着一艘菲律宾破船,图谋不轨。这不光是领土问题,还牵扯海洋权益,专属经济区重叠,划界闹得鸡飞狗跳。 为啥咱们总觉得力不从心?核心就是缺大岛。南海250多座岛礁里,能当战略支点的天然大岛少得可怜。中国大陆控制的东沙群岛,东沙岛才1.8平方公里,勉强建个小跑道,辐射力弱。西沙永兴岛填海扩到3.8平方公里,算得上南海最大岛,但离南沙太远,支援起来得飞好几个钟头。南沙更惨,早年控制的8个人岛,像华阳岛、南薰岛、赤瓜礁、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全是小礁盘,面积小,土壤薄,淡水靠运,能源全从后方拉。士兵驻守时,台风一刮,饮用水都得省着喝,雷达站覆盖范围就几十公里,巡逻船赶到渔船闯界,往往晚一步。 反观对手,天然岛给他们省了大心。菲律宾的中业岛,面积近1平方公里,有植被淡水泉,建了民房、教堂、球场,还搞移民定居,摆出“自家地盘”的架势。越南的南威岛也差不多,面积大,地质稳,轻型飞机半小时就能控周边海域,他们早早修跑道、驻军队,补给车一趟趟拉物资,成本低,可持续。马来西亚、文莱类似,占的岛礁条件好,容易搞民事社区,甚至推“登岛旅游”,在国际法上包装成“原住民”。这些大岛让他们的存在感强,舆论上也占便宜,咱们的点子分散,补给线长,军事民事都跟不上节奏。 南海战略位置太关键了,全球1/3货运、1/2石油、2/3液化天然气都从这儿过,是中国85%石油进口通道,日本韩国海上生命线也靠它。资源更诱人,石油储量至少230亿吨,天然气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1/3,堪称“第二个波斯湾”。渔业资源养活上百万渔民,战略上还是核潜艇前出基地,控住南海,就卡住东盟命脉。可缺大岛,巡逻就得军舰飞机疲于奔命,续航再强也得回港加油,雷达瞎子摸象般难控全局。一次菲律宾渔船闯礼乐滩,咱们船赶去已晚,就是因为附近没快速据点。 为了补这个短板,从2013年起,中国启动南沙岛礁建设,用吹沙填海技术硬生生把小礁盘变人工岛。美济礁原是环形珊瑚礁,直径5公里,2015年填到5.6平方公里,建2700米跑道,能停大运机,码头港口一应俱全,现在是南沙最大岛。永暑礁从蕉状礁扩到2.8平方公里,3000米跑道起降战略轰炸机,海水淡化设备齐全,医院学校银行邮局都有,成了海上城市。 中国海军空军强了,外交推“双轨思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进,建国际话语权。福建舰电磁弹射,配歼-35隐身机、空警-600预警机,机动性补岛礁固定短板。山东舰近岸补位,双航母远近合,1小时响应,覆盖马六甲到印度洋。菲律宾仁爱礁挑衅时,美两航母撤了,外媒说怕中国体系化能力。到2030年,反介入拒止覆第二岛链,格局稳了。 认识到缺大岛不是灰心,是指明方向。继续完善岛礁,民事功能拉满,多建搜救中心,公共服务树形象。海军远海护航,技术勘探开发,外交渠道畅通。南海未来看国力、智慧、担当,中国维护主权,也推和平繁荣。

0 阅读:64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