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大钧就任保定行营主任,他花钱如流水,开支动辄数万,引起蒋介石的不满

枕猫啊大世界 2025-11-24 14:23:28

1933年,钱大钧就任保定行营主任,他花钱如流水,开支动辄数万,引起蒋介石的不满。 1933年是个什么光景?长城抗战刚刚打完,华北局势那是乱成了一锅粥。日本人虎视眈眈,各路军阀心怀鬼胎。这时候,蒋介石把钱大钧派到保定去当行营主任,兼任编练处处长。这可是个肥差,更是个要害部门,手里握着五个军的指挥权,跟坐镇北平的何应钦几乎是平起平坐。 蒋介石原本的算盘打得挺好:钱大钧是黄埔建军的元老,是自己的“八大金刚”之一,忠诚度没得说,派他去华北,既能替自己看着那一帮杂牌军,又能整顿防务。 可老蒋万万没想到,钱大钧这一去,防务整没整顿好另说,这“排场”是先摆足了。 钱大钧这人,长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书画双绝,写得一手好颜体,但他骨子里就是个讲究享受的旧官僚。一到保定,他立刻就把那种“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抛到了九霄云外。他虽然驻扎在保定,但家眷和豪宅都在北平。为了让自己舒服点,他专门给自己弄了一趟特备专车。 您各位听听,那时候那是打仗的年代啊,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他钱主任每天坐着专列,带着他那位美艳的二夫人欧阳生丽,在北平和保定之间来回穿梭。这火车一开,烧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更让蒋介石窝火的是他在行营里的开销。 当时的保定行营,名义上是为了协调华北各路军队,实际上成了钱大钧搞“公关”的交易所。他手里握着一项权力——特别费。这笔钱本来是用于紧急军务或者情报工作的,到了钱大钧手里,全变成了“人情费”。 那时候各路杂牌军将领来保定述职,钱大钧为了拉拢关系,或者是为了显示自己这个“中央大员”的豪气,那是大手一挥,见面礼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大洋。比如那个著名的“盗墓将军”孙殿英来的时候,钱大钧不仅好酒好肉招待,还以“馈赠将领”的名义,大笔一挥就批出去几万块。 这孙殿英也不是省油的灯,投桃报李,反手就送给钱大钧好几张名贵的紫貂皮。这两下一倒手,国家的军费变成了私人的人情,私人的回扣又进了钱大钧的腰包。 这种搞法,很快就在保定行营内部传开了。底下人看着长官这么捞,自然是有样学样。据后来的档案披露,钱大钧在保定任上,光是这一项不清不楚的“特别费”,就贪污了十万大洋不止。这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当时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就十几块大洋,十万块,够买多少条命? 咱们得说一句公道话,钱大钧这种“花钱如流水”的作风,并不全是用来挥霍,他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养威”。他觉得在这个乱世里,想要镇得住那帮兵油子,你就得比他们更有钱、更气派。但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钱是蒋介石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 很快,告状信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蒋介石的案头。 蒋介石这人,虽然自己也搞独裁,也搞金钱政治,但他最恨手底下的人吃相难看。尤其是钱大钧这种嫡系心腹,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搞这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事儿,让他觉得特别没面子。据说当时蒋介石看到账单,气得拍了桌子,大骂娘希匹,下令要严查。 按理说,这贪污军费在战时是死罪。可事情查实了之后,结局却很耐人寻味——蒋介石只是把钱大钧撤了职,并没有真把他送上军事法庭。 为什么?这就得聊聊国民党官场那个奇葩的生态了。 首先,有人保他。何应钦这些大佬们都出来求情,说钱大钧虽然手脚不干净,但那是为了“联络感情,安抚杂牌”,属于“工作方法问题”。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蒋介石需要钱大钧这种“家奴”。 钱大钧对蒋介石,那确实是有一种近乎愚忠的服从。虽然他贪财,好色,但在关键时刻,他是真敢拿命去填的。这就不得不提后来的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当时枪声一响,侍卫们乱作一团。钱大钧就在蒋介石身边,他没有自己逃命,而是冲上去掩护蒋介石。结果怎么样?被东北军的子弹一枪打穿了胸部,流弹贯肋穿肩,血流得满地都是。 后来宋美龄去西安救夫,专门去医院看望钱大钧。那时候钱大钧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这让蒋介石夫妇大为感动。 也就是这一枪,成了钱大钧后半辈子的“免死金牌”。 咱们回过头来看1933年保定那档子事儿,虽然当时蒋介石很不满,把他撤了,但你会发现,钱大钧的仕途根本没受实质性影响。没过多久,他就又复出了,而且官越做越大,甚至后来还管上了航空委员会,那是全中国油水最足的部门。 钱大钧在保定行营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一个缩影。他不仅是在花钱,更是在透支国民党政权的信用。他那一趟趟往返于北平和保定的专列,拉的不仅仅是他的娇妻美妾,更是那个政权走向崩溃的必然。 到了晚年,钱大钧逃到台湾,虽然挂着个战略顾问的虚衔,日子过得倒也安稳,一直活到了90岁。

0 阅读:97
枕猫啊大世界

枕猫啊大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