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

云景史实记 2025-11-24 16:10:30

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中国的战略,想请教韩国对中国的看法。”这说明,高高在上的德国人,开始虚心请教亚洲国家,并开始认真调整对中国的战略了。 韩国人对中国的复杂心态,恰是德国此刻的镜像。二十年前,韩国GDP是中国的86%,汉江奇迹的光环让首尔街头的年轻人坚信“韩国模式”优于一切。 2004 年那阵儿,韩国的 GDP 差不多是中国的 86%,虽说总量还差口气,但人均 GDP 甩咱们一大截,“汉江奇迹” 的光环亮得晃眼。 那会儿首尔街头的年轻人,提起 “韩国模式” 那叫一个自信,觉得他们的制造业、他们的管理经验,样样都比别的国家强。 咱们国内呢,确实不少人追捧韩国货,三星手机、现代汽车、LG 家电,商场里摆着的韩国化妆品都得排队买,连电视剧里的穿衣打扮都跟着学。 那时候的韩国,看中国可能就像看个 “潜力股邻居”,佩服你跑得快,但打心底里觉得自家的路走得更对。 可这二十年过去,简直是天翻地覆。2024 年的数据摆着呢,中国 GDP 都冲到 18.5 万亿美元了,韩国才 1.76 万亿,连咱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虽说韩国人均 GDP 还有 3.6 万美元,比咱们高,但论整体实力、论市场体量,早就不是一个量级了。更扎心的是韩国那些引以为傲的产业,一个个在中国市场栽了跟头。 就说三星手机,2013 年多风光啊,中国市场份额高达 21.9%,每卖出五部手机就有一部是三星,高端商务人士几乎人手一个 Galaxy。 可现在呢?份额跌到不足 1%,商场里都难找到三星专柜,连折叠屏这个三星先做起来的领域,202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份额也只剩 3%,被华为的 76.6% 远远甩在后面。 这还不是最惨的,2016 年萨德事件那一下,才算给韩国敲了记闷棍。当时韩国非要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不顾咱们的安全关切,结果呢? 中国游客一下就少了一半还多,从 2016 年的 806 万人次跌到 2017 年的 416 万,济州岛的酒店空得能跑马,韩国旅游业光 2017 年上半年就赔了 75 亿美元。 乐天集团因为给萨德让地,在华门店关了 87 家,最后干脆退出中国市场,从世界 500 强摔了下来。现代汽车在华销量暴跌 41%,韩国化妆品在中国的份额创了十年新低。 更要命的是贸易逆差,以前中国一直是韩国的 “钱袋子”,萨德之后,2022 年夏天韩国对华贸易连续三个月逆差,半导体这个曾经占韩国对华出口 60% 的支柱产业,现在份额都跌破 35% 了。 你说韩国人能不复杂吗?一方面,他们还得靠中国市场吃饭,2024 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还高达 25%,半导体、显示屏这些核心产业离了中国根本活不了。 可另一方面,又得看美国的脸色,跟着搞什么半导体出口管制,结果便宜了美国企业,美光、高通趁机抢了他们的订单。这种 “想赚钱又怕得罪人” 的纠结,跟现在的德国简直一模一样。 再看德国,以前多牛啊,大众、宝马、西门子这些牌子在咱们这儿是品质的代名词,默克尔时期跟中国合作得顺风顺水,从来都是自己定战略,哪用得着问别人? 可现在不一样了,2024 年德国对华贸易额虽说还有 2500 亿欧元,但日子过得是真拧巴。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前阵子刚放话说 “台海有事就是德国有事”,结果立马被取消访华,脸都没地方搁。 为啥这么硬气又这么心虚?因为德国制造业的命根子攥在中国手里啊,他们 42% 的稀土靠中国进口,汽车和电子行业更是高达 68%,宝马柏林工厂去年就因为稀土管制停过两周产,直接赔了 12 亿欧元。 就是这种 “离不开又想摆姿态” 的矛盾,把德国逼得去找韩国取经。他们看出来了,韩国在中美之间蹚了这么多年浑水,既有萨德事件的惨痛教训,又有后来靠务实合作挽回局面的经验。 默茨那一问,表面是请教,其实是想知道:怎么才能既不得罪美国,又不丢中国市场?怎么才能把 “去风险” 的话说得好听,又不真的跟中国脱钩? 李在明没直接回答,反而问德国统一的秘诀,这一下就点透了。韩国的经验说白了就是:别跟大国玩心眼,务实点才不吃亏。这 道理德国现在也慢慢懂了,俄乌冲突让他们明白光靠美国不靠谱,中国这个市场和伙伴丢不得。默茨有意年底访华的消息传出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年前韩国看中国的眼神,跟现在德国看中国的眼神多像;韩国现在的纠结,就是德国正在经历的迷茫。 国家强大了,别人自然会来请教、来合作,但也会有更多纠结和试探。而德国这次的转向,说到底就是认清了现实:跟中国打交道,别搞虚的,务实合作才是正道,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早就该放下了。

0 阅读:294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