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最年轻中国科学院院士,42

峻辉聊过去 2025-11-24 17:30:39

34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最年轻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被网友戏封尊号:武安显圣护国佑民忠孝灵佑普济电磁真君。他就是被誉为“当代钱学森”,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就抵得上十个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马伟明1960年出生在江苏扬中,那是个水网小镇,家里条件一般,他小时候身体还弱,父母愁得不行。可这小子对电器特别上心,高中刚上父亲就想让他退学学手艺分担家计,幸好数学老师上门劝说,才让他继续念书。1978年高考,他考进海军工程学院电力系统专业,从本科到硕士,一路顺风顺水,1987年留校教书。接着去清华读博,1996年毕业回来,就扎根海军工程大学搞舰船电力研究。那时候海军装备多靠进口,发电机老出毛病,他带着团队从头抠起,硬是把基础打牢。 要说他的晋升轨迹,那可不是运气使然,全是实打实的成果堆出来的。34岁破格当教授,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他领衔攻关发电机“固有振荡”难题。那是国际公认的硬骨头,进口设备一超阈值就瘫痪,他团队砸了6年工夫,跑了数十万次实验数据,终于搞出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一锤定音。德国公司后来直接买专利,国家每年多收几亿专利费。这事不光解决了海军痛点,还让他在1994年直接升教授。接着,38岁转正博士生导师,那时候他已经带出一批学生,课堂上讲的那些电力集成原理,学生们听得直点头。41岁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年名单里他是最年轻的,靠的就是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原创理论,稳定性预测、故障诊断啥的,全是世界级突破。42岁授海军少将军衔,仪式上他穿军装敬礼,肩章一闪,网友们就开始在网上脑洞大开,给他封了个长长的尊号——武安显圣护国佑民忠孝灵佑普济电磁真君。听着像神话,可想想他这些年啃的那些技术难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马伟明最出名的,还得是那些颠覆性技术,尤其是电磁弹射。早年海军发展卡壳,核潜艇噪音大,被国外笑称“海底拖拉机”,他转头就带队搞无轴泵喷推进,机械摩擦一去,噪音降到95分贝以下,现在096型艇用着这技术,深海里神出鬼没。2017年他接受采访,直言“要领先就领先美国”,这话不是吹牛,福建舰下水时,电磁弹射系统一亮相,全世界都傻眼。中国直接跳过蒸汽时代,性能还超福特号至少20年。想想看,国外强国砸20多年没搞定,他团队八年自筹两千万,攻克上百项关键点,样机一上轨道,飞机模型嗖地就飞了。专家鉴定会上,老专家摸着设备抹眼泪,说中国有希望了。这技术不光用在航母,电磁炮、舰船全电推进,全沾了他的光。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更是领跑一代,美国人还在中压交流阶段,追上来得十几年。马伟明这儿,成果不是纸上谈兵,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八一勋章。他领队拿的国家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军队一等奖17项,荣立一等功两次。国外媒体直呼他“当代钱学森”,美国海军更夸张,说他一人顶十个师。 福建舰2022年下水后,海试顺利,歼-15T、歼-35、空警-600全弹射起飞,标志着中国电磁航母稳稳站位世界第二。2025年9月这阵子,福建舰又上热搜,马伟明自然被扒出来,网友们又开始膜拜。他不光自己干,还带出一堆人:7个博士后、70个博士、116个硕士,这些年轻人现在在海防实验室接着他的班,推动装备迭代。2015年他拿何梁何利奖,奖金全捐了设“盖凡奖学金”,纪念恩师张盖凡教授,那位老先生2003年走时,他哭得不行,还集资立铜像。马伟明自己呢,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忙里偷闲还兼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说实话,他这辈子没啥花里胡哨的爱好,就爱钻技术,电磁兼容、新能源接入,全都上手。他就是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爱到骨子里”的典型,成果一波接一波,国家海军从跟跑到领跑,离不开他这种实干家。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焦科一犬一笼

焦科一犬一笼

3
2025-11-24 18:46

首先,马伟明是工程院院士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