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北大教授季羡林听说妻子彭德华要来北京,连夜把家里的大床换成了单人床,

史太郎呀 2025-11-24 17:41:08

1964年,北大教授季羡林听说妻子彭德华要来北京,连夜把家里的大床换成了单人床,当着邻居的面撂下狠话:“我就是死也不和她睡!” 谁也没想到,这张单人床后来摆了三十年,直到彭德华走了都没再合起来。   1935年季羡林获得了德国留学的名额,丢下两个孩子就走了,临走前一晚彭德华给他缝了个布包,里面装着家乡的泥土,她说:想家了就看看,季羡林嫌土气下了火车就扔了。 在德国留学一待就是十年,季羡林彻底变了个人,房东家的女儿伊姆加德教他跳华尔兹,两人在莱茵河边散步,谈论歌德和海涅,他给伊姆加德写诗,用德文写了整整三本,季羡林和伊姆加德产生了感情。 而这十年来季羡林的妻子彭德华在老家孝敬父母,抚养孩子,生活异常辛苦,彭德华靠给地主家缝衣服,一个月挣两块钱,维持这个家庭,儿子季承后来回忆,母亲的手指常年被针扎得都是血痕,中指上的老茧厚得像铜钱。 1946年季羡林回国那天,一下火车就愣住了,接站的彭德华老了整整二十岁,头发白了一半背也驼了,她想上前帮忙拿行李,季羡林躲开了扭头就走,回到家他看见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桌上摆着他爱吃的花生米,心里不是滋味但什么也没说。 当晚彭德华铺床时,季羡林突然说:您睡床,我睡书房,此后两人就开始分居。 季羡林回国后没多久就收到了北京大学的邀请,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于是他独自一人北上在北京大学教学,把妻子和孩子都留在了山东老家,一家人还没相聚多久又开始了两地相隔的生活,这也造成了季羡林和妻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1964年,在孩子都大了以后,彭德华写信准备来北京和季羡林团聚,季羡林在听说妻子彭德华要来北京后,连夜把家里的大床拆了换成了两个单人床。 当时邻居不解问他为啥要这样做,没想到季羡林撂下一句话:我就是死也不和她睡,这让邻居们也都很不理解。 彭德华来到北京以后,两人虽然在一个屋子里住,但是却各睡各的床,一直是分居状态,但是妻子彭德华并没有抱怨,而是每天照样照顾季羡林的起居,她想着有一天丈夫会回心转意的。 直到1968年,文革期间季羡林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关进牛棚,彭德华每天步行十里路去送饭风雨无阻,看守的红卫兵不让见面,她就把饭盒放在门口,等在远处,直到看见季羡林把饭取走才离开。 有次下大雪彭德华来送饭,路上不小心滑倒摔断了腿,她爬着把饭盒送到,季羡林心里很是感动,后来在日记里写道,那天的饭我一口没吃,哭了一夜。 1976年季羡林平反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彭德华买了台收音机,彭德华高兴得像个孩子天天听评书,邻居说那是他们见过彭德华笑得最开心的时候。 可好景不长1978年季羡林又开始频繁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彭德华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开始写日记用拼音夹杂着错字。 最让人心酸的是1991年女儿病危那段,彭德华瞒着季羡林,自己陪女儿走完最后一程,女儿临终前问:爸爸呢? 彭德华说:您爸忙,让我替他陪您,女儿闭眼时彭德华哭得撕心裂肺,但回到家她擦干眼泪,照常给季羡林做饭,季羡林后来才知道,那天彭德华在太平间守了女儿一夜。 1994年初,彭德华查出癌症晚期,医生说最多三个月,她坚持了八个月,临终前她让季承帮忙整理东西,在一个饼干盒里,放着她这辈子所有的财产,那是季羡林每次出差带回来的小礼物、孩子们的照片,还有那张1929年的当票复印件,她对儿子说:这些都给您爸,告诉他我不怪他。 彭德华走后第三天,季羡林在她枕头下发现了一个笔记本,里面抄满了他的文章,歪歪扭扭的字迹显示,她一直在努力读懂他的世界,最后一页写着:季羡林是好人,就是心太硬,下辈子我要认字要读书,要跟他有话说。 季羡林看完把自己关在书房三天三夜,出来后他做了个决定,把彭德华的照片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天写作前,都要看她一眼。 2008年,季羡林病重住院,弥留之际他让护士把床头调高,眼睛盯着窗外,护士不明白他在看什么,季承懂那个方向,是彭德华的墓地,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四个字:她在等我。 两个小时后季羡林去世,按照遗嘱他的骨灰一半撒在德国的莱茵河,一半埋在彭德华墓旁,墓碑上两人的名字第一次真正并排在一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1
2025-11-24 19:03

这人难让人尊敬。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