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讷来到三峡,意外得知刘源也在此工作,立刻欣喜地提出想见一面,刘源闻

峻辉聊过去 2025-11-24 18:32:43

1996年,李讷来到三峡,意外得知刘源也在此工作,立刻欣喜地提出想见一面,刘源闻讯赶来,见到李讷第一句话就传达了他们浓浓的“姐弟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治理长江的想法就已经提上日程。毛泽东多次沿江考察,对兴建大坝表现出很大兴趣,刘少奇也专门去三斗坪蹲点查看地质情况,强调基础要打牢,经得起考验。几十年过去,各种论证反复进行,到1994年三峡工程才正式开工。两年后,1996年秋天,坝区已经热闹非凡,武警水电部队承担了不少关键任务,刘源正好担任这个部队的政委,带着战士们天天在现场忙活永久船闸和围堰这些硬骨头工程。 李讷那年随《中华儿女》杂志社组织的笔会过来,她和丈夫王景清一起,低调得很,就想看看这项录一下这项大工程的进展。笔会成员里很多人知道刘源就在附近干活,有人随便一提,李讷马上眼睛亮了,说好多年没见小源儿了,得见一面啊。消息传过去,刘源一听,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事赶过来。那天是10月18号,西陵长江大桥边上,两人一见面,刘源张口就喊“姐姐,我都想你了”,这句简单的话,把小时候在中南海一起玩耍的那些日子全带回来了。李讷大他十一岁,从小就把他当弟弟宠着,那份感情隔了这么多年,一点没淡。 他们俩站在桥上聊了好一阵,刘源敬了个军礼,还开玩笑摸摸鼻子,说自己这鼻子还是老样子。李讷笑他越来越精神,跟父亲长得像。周围战士和笔会的人看着都乐了,鼓掌声一片,有人干脆拿出相机拍下来,那张照片后来传得挺广,一人穿军装一人着便衣,背景就是正在建的大坝。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转到工程上,刘源说部队挖了多少万方土石,基础怎么加固,明年截流准备得差不多了。李讷问得仔细,她虽然是用笔记录,但对这些细节上心得很。刘源讲到这项工程其实是两位老主席共同的蓝图,李讷点头,说这是全国人民的福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父辈当年的心愿接了过来,刘源还说等大坝建好,得把“高峡出平湖”那句诗刻在显眼地方,让愿望真正实现。李讷完全赞同。 其实这事说来也巧,李讷是随笔会来见证,刘源是带兵实干,两人本来没约好,却刚好在坝区碰上。儿时在中南海,李讷常去刘家玩,王光美对她也特别好,后来两家虽各有经历,但后代之间那份情谊一直没断。九十年代初,李讷生活不容易,王光美还专门派人帮忙带孩子,这种来往让刘源和李讷的姐弟关系更牢靠。到三峡这一见,不光是私人重逢,更像是一种传承的延续。 分开时,他们又抱了一下,刘源送李讷上车,李讷非要等他先走,两人推让半天,最后还是战士们列队敬礼送行。那次见面时间不长,但留下的影响挺大,那张照片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记忆。转过年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成功,部队立了大功,刘源他们没辜负承诺。工程一步步推进,到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大坝真就挡住了长江水,发电、防洪、航运样样发挥作用。那些年,全国人民都盯着这个百年梦想,从蓝图到现实,中间隔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李讷和刘源那次相聚,就像是把父辈的愿望亲手接过去,又交给下一代。 现在回想,三峡不光是钢筋水泥堆出来的大家伙,更是无数人实打实干出来的希望。刘源后来转到其他岗位,但他在坝区那些年,战士们至今提起来都服气。李讷退休后低调生活,偶尔参加些活动,但那份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没变。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历过各种风雨,却在1996年的三峡工地,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那份姐弟情,也表达了对前辈遗愿的担当。

0 阅读:75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