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

阿智通鉴 2025-11-25 10:35:22

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第一波饱和式攻击、量大管饱直接让你瘫痪。别扯什么“不对称作战”,中国的火力够让日本所有军事基地“同时熄灯”。   眼下的西太平洋,硝烟味越来越浓。美国带着盟友在海域频繁军演,一边打造所谓“对抗性后勤”体系,在日本、菲律宾等地布局三十余处机场港口和武器预置点,一边鼓吹“拖垮中国”的战争叙事;日本则踩着连年攀升的防卫预算,将2025财年军费推至8.7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忙着研发远程导弹、联合英美打造下一代隐形战机,还幻想着凭借密集的军事基地群打一场“持久战”。他们似乎认定,只要把冲突拖入消耗战,就能复制过去的地缘博弈逻辑,让中国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美日忘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国家,更不会给他们留出打持久战的任何窗口。美国精心构建的三层基地网络,从日本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到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再到新加坡的樟宜后勤枢纽,看似环环相扣,实则全是暴露在火力网中的“活靶子”。   这些基地的坐标、跑道参数、弹药库位置,早已被中国的侦察体系摸得一清二楚——从在轨运行的侦察卫星到常态化巡航的无人机,再到近海部署的雷达监测网,任何一个节点的异动都逃不过精准锁定。日本那些扎堆分布的军事设施更是如此,横须贺的航母母港、佐世保的舰艇基地、遍布西南诸岛的导弹发射阵地,密集程度堪比棋盘上的棋子,一旦冲突爆发,只会成为集中打击的目标。   别再扯什么“不对称作战”的自我安慰,中国的火力打击能力早已突破单一维度的局限。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构成了远程打击的核心力量,无论是覆盖第一岛链的常规导弹,还是具备精准突防能力的中远程型号,都能以“量足质优”的饱和攻击态势,在第一时间敲掉美日的指挥中心、雷达站、弹药库和机场跑道。   这种打击不是零散的点穴,而是体系化的瘫痪——当日本的防空预警系统瞬间失灵,美军的后勤补给节点接连被摧毁,所谓的“持久战”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支撑。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打击体系实现了陆海空天的协同联动,海军舰艇发射的巡航导弹、空军战机携带的精确制导武器、火箭军的弹道导弹形成多维火力网,不存在任何防御死角。   美国自以为“对抗性后勤”能保障持久作战,却忘了其补给链的致命弱点。那些分散在菲律宾、泰国等地的预置点,看似灵活,实则依赖漫长的海上运输线,而这条线路恰好处于中国反舰火力的覆盖范围之内。   一旦冲突爆发,美军的海上预置舰、运输船队将成为活靶,天宁岛、帕劳等地的简易机场即便快速启用,也会在跑道修复前就被二次打击摧毁。   日本的处境更尴尬,其本土缺乏战略纵深,所有军事基地都在中国中远程火力的直接辐射下,所谓“反击能力”所需的远程导弹还在研发阶段,生产基地和存储设施就可能先一步被摧毁。   他们幻想的“持久战”,本质上是建立在“中国不会还手”或“中国打不疼”的错觉之上,完全无视了现代战争“首战即决战”的逻辑。   中国从不主动寻求战争,但也绝不畏惧战争,更不会让对手的战略构想得逞。第一波饱和式攻击的核心,就是用绝对的火力优势打破美日的战争预谋,让他们在开战之初就失去组织有效抵抗的能力。这不是穷兵黩武的炫耀,而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必然选择——当美国试图用“拖垮”战术遏制中国发展,当日本妄图借“持久战”重拾军事野心,中国必须亮出足够的底气,让他们明白任何挑衅都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那些嘲笑“量大管饱”是粗放打击的声音,恰恰忘了现代战争中,火力密度与精准度的结合才是制胜关键,中国的导弹不仅数量充足,更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米级命中,确保每一发弹药都打在要害上。 西太平洋的和平与稳定,从来不是靠某一方的退让换来的。   美日之所以敢滋生战争幻想,无非是低估了中国的防御决心和军事能力。他们习惯了用过去的霸权逻辑衡量当下的力量对比,却没看清时代早已变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发展,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守护家园,为了让百年前被侵略的历史不再重演。   当中国明确表态“不会给任何机会”,这不是空洞的警告,而是基于实力的自信:我们有能力在第一时间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有能力切断他们的补给通道,有能力让所有来犯之敌明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底线。美日若执意在危险的边缘试探,无视中国的严正警告,最终只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那些幻想中的“持久战”,终将在第一波饱和打击中化为泡影;那些精心构建的军事部署,也不过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西太平洋不需要硝烟,更不需要霸权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守护地区和平,也有足够的底气让任何挑衅者付出代价——这一点,美日早该清醒认识到了。

0 阅读:1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