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中方直接引用战胜国权利,高市早苗还没低头,中日航班就已大面积取消!一场风暴正在酝酿,这一次,性质完全不同。 事件的引信在2025年11月7日被点燃。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挂钩,这无异于在宣告,日本准备武力介入台海。 中方迅速将此言论定性,称其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 更重要的是,这被视为对整个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北京的反应速度和力度,都堪称史无前例,传递出一个极其清晰的信号:耐心已经耗尽。 截至11月24日上午10时的数据显示,杭州至名古屋、北京至札幌等12条中日航线已全部取消。这并非简单的调整,而是彻底的熔断。 其他主要航线也遭到大规模削减。自11月30日起,国航的上海至大阪航线,每周21班将锐减至16班。 东航武汉至大阪、天津航空天津至大阪的航班也分别取消了三班和四班。 航班取消的峰值预计在11月27日到来,届时取消率将高达21.6%。数字背后,是中日民间往来的急剧降温,更是经济寒流的开始。 退票潮规模惊人。自11月15日以来,中国各大航空公司处理的赴日机票退票量,已高达约50万张,占总预订量的32%。 取消量与新增预订量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7比1。 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人再计划前往日本。日本旅游业的美梦,瞬间破碎。 据估算,中国游客的流失,可能导致日本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约合1034亿人民币。 这笔损失,将占到日本GDP的0.29%至0.36%。对于一个依赖旅游业提振经济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沉重一击。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中方同时暂停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在横滨港,价值12亿日元的帝王蟹因无法清关而滞留。 超过172家日本水产企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日本股市上,所有与入境游相关的股票全线暴跌。一些大型百货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撤换专门为中国游客配备的中文导购。 一名在日中文导游悲观地表示,“下个月的大陆团已经全部取消了”。 原本寄予厚望的红叶季旅游旺季,彻底泡汤。日本的民宿预订量,也应声锐减了六成。 在经济重压之下,中方亮出了更深层次的法律武器。 11月2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一封信函,震动了国际社会。 信中明确划出红线: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届时将行使《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自卫权。 这封信,已作为联合国正式文件散发给所有会员国。 更具威慑力的,是中方首次公开援引了《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即第53、77及107条。 这些条款,是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为防止轴心国再掀战端而设下的“紧箍咒”。 条款明确规定,如果日本这样的前“敌国”重走侵略道路,反法西斯同盟国有权对其直接采取行动,甚至无需经过安理会的授权。 尽管日方长期辩称这些条款“已经失效”,但中方强调,任何联大决议都不具备强制废止宪章条款的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日本头顶。 中国外长王毅的表态,则将警告提升到了历史清算的层面。他指出,若日方一意孤行,那么“一切正义国家都有权对日本历史罪行再清算”。 这番话的潜台词是,日本作为战败国的身份并未改变。 其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第九条,谋求成为“能战国家”的任何举动,都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背叛。 面对中方层层加码的反制,日本在国际上正陷入空前的孤立。 G20峰会期间,中日领导人未举行任何形式的会晤,日方试图接触的努力被中方明确拒绝。 俄罗斯指责日本是在搞“复仇主义”,朝鲜关闭了所有对话渠道,韩国也因独岛问题召见日本公使。日本的外交,正四面楚歌。 与此同时,日本的军事冒险并未停止。 防卫省正计划在距离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中程导弹。此举被中方痛斥为“刻意制造地区军事对立”。 截至11月25日,外交僵局仍在持续。 高市早苗政府拒绝收回错误言论,而中方的反制,正从外交、经济向法律和历史维度全面展开。 日本商界领袖已开始向政府施压,要求缓和对华关系。 但强硬的政治姿态,与脆弱的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正在日本国内撕裂。 黄海的实弹演习与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形成了危险的对峙。这场由日方挑起的危机,正滑向一个极其危险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