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算是遭报应了?!日本海上保安厅发布消息称,该厅运营的一架MQ-9B大型无人机,于11月23日下午6点半左右,在福冈县北九州机场着落时发生事故。 11月23日傍晚6点半,福冈县北九州机场上演了一出“闹剧”,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架MQ-9B大型无人机降落时突然出状况,直接瘫在跑道上动不了,尾部4片螺旋桨弯得跟麻花似的,垂直尾翼也磨得不成样子,虽说没人受伤,但这出洋相可真是够瞧的。 最逗的是,这架无人机一趴窝,整个机场跑道直接封了40分钟,3个航班硬生生被耽误,旅客们在机舱里干等着,不少人拍了视频发上网,配文“号称精密制造的代表,怎么连个无人机都降不明白”,评论区里全是憋不住的笑。 日本海上保安厅第二天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说“正在调查事故原因,初步排除人为操作失误”,这话谁信啊?有懂行的网友立马反驳“要么是设备本身有问题,要么是维护没到位,总不能是风把螺旋桨吹弯了吧”。 查了下这架无人机的来头更有意思,这是日本2023年花大价钱从美国买的,当时还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款无人机性能世界顶尖,能大幅提升海上监控能力”,结果才用了一年多,就以这种尴尬的方式上了新闻。 有内部消息说,这批无人机买回来后,维护全靠美国工程师,日本自己的技术人员根本插不上手,上次保养还是3个月前,当时美国那边就提醒“部分零件有磨损风险”,可海上保安厅为了省经费,硬是拖到现在没换,这不就出事儿了? 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2024年10月,日本自卫队的一架直升机在训练时掉了零件,砸到了民房,当时调查就说“维护不到位”,没想到才过了一年,老问题又犯了,合着这教训是一点没吸取啊。 更打脸的是,日本一直吹自己“航空制造业天下第一”,结果连个无人机的维护都搞不定,得求着美国爸爸帮忙,有网友调侃“这就像买了辆豪车,却不会保养,最后开成了废铁,可不就是自找的吗”。 这次延误的航班里,有个去东京的旅客接受采访时说“本来想赶回家吃晚饭,结果硬生生等到半夜,日本航空业这效率,真是服了”,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要知道日本航班延误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2025年1月到9月,日本国内36万架次航班里,一半都延误超过15分钟,羽田机场更夸张,每分钟就要起降1.5架飞机,跑道挤得跟菜市场似的,这次北九州机场一关闭,立马就引发连锁反应,后面好几个航班都跟着晚点。 有人可能会说“偶尔出次事故很正常”,可关键是这架MQ-9B是日本重点打造的“海上监控利器”,花了纳税人不少钱,结果连最基本的降落都保证不了,这钱花得也太冤枉了吧? 更有意思的是,事故发生后,美国那边还跑来“甩锅”,说“日本操作人员没经过系统培训,跟设备质量没关系”,日本这边也不敢反驳,只能默默背锅,这窝囊劲儿,看着都替他们着急。 其实这事儿暴露了日本的大问题,这些年净想着买别人的先进设备撑场面,自己的制造和维护能力却一直在退步,就像一个穿金戴银的人,内里早就空了,稍微一折腾就露馅。 有网友翻出旧闻,2023年日本买这批无人机时,有议员就反对,说“买这么贵的设备,维护跟不上也是白搭”,结果当时没人听,现在果然应验了,这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看着日本这次的闹剧,咱们也得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强大不是靠花钱买装备撑出来的,自己有过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才是根本,不然再贵的设备,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设备出故障可以修,跑道堵了可以通,但要是丢了自己的核心能力,那可就真的回天乏术了,这一点,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得好好琢磨琢磨,别等到出洋相了才追悔莫及。 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2025-11-24 日本海上保安厅无人机发生“重大事故” 多架民航班机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