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的一个小村庄,40多岁的范先生站在自家老宅门口,手里握着那把生锈的门锁,迟迟没有挂上去。他回头看了看空荡荡的院子,眼眶红了。 母亲病危,他匆匆赶回村里,三年前父亲走了,母亲身体一天天往下,住医院的时间多过在家,医生打来电话说情况紧,范先生连夜从外地赶回,医院里守着一天一夜,安静坐着,看着母亲的脸和仪器的灯,不说话,天亮了他出了门,走去老宅看一眼。 门一推开,灰尘先到鼻子,屋里东西还在,父亲坐过的藤椅靠着墙,母亲用过的锅碗在灶边,墙上那张全家福已经发黄,人不在,屋里声音也没了,范先生站在门口看了一圈,心里清楚这个屋子太久没人住了。 他在屋里转一圈,把门窗摸一摸,能锁的锁上,能关的关好,走到门口把门合上,挂好门锁,蹲下把钥匙塞进门口砖头底下,这个老习惯是父亲留的,离家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 钥匙藏好他没走,退两步,抬头看着这座房子,站着又站不住,膝盖一软就跪下,地面有一点凉,他低下头磕了三个响头。 第一个给父亲,爸,儿子回来晚了,看一看你住过的地方,第二个给母亲,妈,你要挺住,儿子还想陪你多一点时间,第三个给这个家,四十多年在这里长大,现在可能再也没有人住。 起身的时候眼泪往下流,衣裳湿了一片,脚下的土也湿,他抹一把脸,转身走了,没有再回头。 路过的村民拿手机拍下,传到网上,视频放出来,很多人停下来看,留言说看到了自己的家事,留言里有人写着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也有人说老宅再旧也有灯,有人看门就叫家,这次看见锁门、藏钥匙、磕头,一连串动作像一次交接,像给过去贴上封条,像在告诉自己有些门以后一回也可能不开。 范先生的经历被很多人对照,外地打工的人一年回去几趟,次数不多,等到想回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身体不如以前,有的已经走了,老宅还在那里,门还在原来的位置,可是开门的人不在,厨房里不再有人喊吃饭。 范先生说,我把钥匙放在砖头下面,是想着母亲要是能回来还知道这个地方,能打开门进去,他心里也明白,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手还是把砖压平。 现在能做的事不复杂,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吃了没,身体怎么样,有空就回家看看,时间不等人,事情一件一件做起来。 父母在,家就在,根也在,愿父母身体安稳长久,愿在外的人常回家看一看,为范先生的这份心意点个赞,也给所有还在挂念家的人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