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一旦开战,日本竟有更大战略纵深!近日,日本政客言论让人有不好预感,日本右翼有可能再次主导日本局势,并冒险发动战争。有网友认为,日本孤悬海上,四个主岛一字长蛇排开,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必输。 最近几年,日本有些政客跳得欢,修宪、扩军、反击能力一个接一个提,2025年防卫预算又创纪录,右翼势力在自民党里面声音越来越大。 网友说日本没战略纵深,必输无疑,可仔细扒扒地图和二战老账,你会发现,日本的纵深其实藏得深,藏在朝鲜半岛西侧和太平洋东侧这两道天然加上人为的墙上。 西侧的日本海和朝鲜半岛就是第一道天然加人为的防线,日本列岛西边的日本海看着只是一片海域,实则是天然的缓冲带,朝鲜海峡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千米,最窄的对马海峡也有98千米宽,平均水深50米,这种宽度和水深让敌方舰队很难快速突防,反而给日本海自的反潜巡逻机和潜艇留出了充足的反应时间。 而且日本海对面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天然隔离带”,不管是俄罗斯远东的军事部署还是朝鲜半岛的地缘位置,都让任何想从西侧进攻日本的势力得先掂量掂量周边的反应,日本相当于把邻居的地理优势变相当成了自己的缓冲垫。 历史上日本就深谙此道,甲午战争时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日俄战争时依托朝鲜海峡的地理优势阻击俄军舰队,本质上都是在利用西侧的地缘纵深。 到了现在,这种纵深更是被人为强化,日本在西南诸岛搞起了“堡垒群”,距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驻有沿岸监视队和电子战部队,石垣岛更是派驻了近600人,还部署了射程超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导弹,这些岛屿像串珠子一样把西侧防线扎得紧实,形成了从九州到冲绳的层层递进的阻击链。 还有太平洋东侧,这片广阔的海域可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日本精心打造的另一道纵深防线。 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高达447万平方公里,是其陆地面积的12倍,这么大的海域意味着敌方要想抵达日本本土,得先穿越数千公里的海洋通道,而这段距离里布满了日本的“暗哨”。 从二战时就能看出端倪,冲绳岛距离日本本州约1000公里,当年日军在冲绳部署重兵,硬是把美军的进攻拖了整整82天,用一座岛屿的纵深消耗了大量美军兵力,现在冲绳岛依然是日本西南方向的作战指挥中枢,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要在2027年前升格为近4000人的师团,专门负责岛屿攻防。 别提宫古岛、奄美大岛这些关键节点,要么部署导弹要么修建可起降F-35隐身战机的机场,再加上计划新建的130座弹药库,这些离岛就像不沉的航母,把太平洋东侧的防御纵深拉到了极致。 日本2025年的防卫预算已经涨到8.7万亿日元,连续14年增长,其中2833亿日元专门用来打造低轨卫星星座。 说白了就是给这片海洋纵深装上天眼,再配上8架MQ-9无人侦察机和20架反潜巡逻机,形成了海空天一体化的监控体系。 敌方舰艇刚进入太平洋东侧的专属经济区,可能就被卫星和无人机锁定,日本海自的航母编队和潜艇就能依托离岛据点进行层层拦截,这种以海洋为基础、离岛为节点、高科技为支撑的防御体系,可比单纯的陆地纵深难突破多了。 日本右翼敢在修宪扩军上跳得欢,背后正是靠着这种藏在海洋里的纵深底气。 他们清楚现代战争中,海洋既是屏障也是纵深,与其纠结陆地面积够不够大,不如把周边海域和离岛打造成立体防线。 西侧利用日本海和朝鲜半岛的地缘缓冲,东侧依托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和离岛堡垒,再加上每年砸进去的天价防卫预算,硬生生把一个岛国的战略纵深拓展到了数千公里的范围。 二战时日本就靠着岛屿链抵抗了多年,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武器和监控系统,更是把这种纵深玩法升级换代,那些觉得日本孤悬海上必输的网友,怕是没看清这层层嵌套的防御布局,也低估了日本右翼把海洋变成防御阵地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