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3千万,但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26 10:47:07

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3千万,但中国研发出来后,飞利浦问,293万要不要? 中国某场医疗设备集采招标会上,飞利浦开出的报价震惊全场。过去动辄三千万的核磁共振仪,这回只要293万。几年前这家老牌欧洲公司还仗着核心技术,报价是看心情,不是看需求。 核磁共振仪不是家用电器,是现代医学最核心的影像设备之一。过去二十年,中国几乎完全靠进口。这类设备的核心技术高度封闭,中国医院用得起的少,基层医疗压根不敢碰。 过去买一台3T核磁,价格轻松破三千万,服务费、维修费、配件费单独算。一个部件坏了,排队三个月等进口。许多医院干脆不修了,直接弃机。更关键是,设备贵,检查费也贵,老百姓做一次核磁检查,动辄上千元,医保不一定全报,负担自然全落在患者头上。 这笔账不光中国人自己买单。钱流出去了,自然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欧美医疗器械巨头靠着中国市场的高利润,不仅支撑了自己的研发,还通过税收回流本国,反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飞利浦所在的荷兰,医疗资源配置和养老体系在欧洲都数一数二。这些“福利”背后,隐隐站着全球技术壁垒的利润剪刀差。 发达国家不需要直接从发展中国家拿资源,他们只要把握住技术源头,价格就能随意开。看起来是自由市场,实际上是技术垄断下的利润榨取。这背后,是几十年形成的产业链上游控制权。 但这个游戏规则被撬动,撬动者是联影医疗,一家成立不过十几年的中国公司。它把过去需要进口的高端核磁仪,自己造了出来,而且质量不输、价格更低。 联影创始人薛敏,从磁体到信号处理系统,每一项都要从头攻克。尤其是超导磁体,这玩意儿不仅技术门槛高,还涉及到液氦控制和超低温环境,过去全靠进口。 联影用了十年,把这些技术一个个啃下来。甚至在AI影像识别、节能控制等方面,做出了比GPS更快一步的优化。联影的高端3T核磁仪正式进入集采,报价293万。当国产设备真正站稳脚跟,外资品牌就再也不能“想卖多少卖多少”。 飞利浦不是傻子,立刻跟进报价。原本动辄上千万的设备,瞬间缩水九成。过去靠“技术护城河”坐地起价,如今护城河被填平了,只能靠性价比拼市场。 但欧美巨头没有坐以待毙,欧盟提高了设备进口门槛,美国则通过关税和技术认证拖延中国设备入场。 美国多次强调要“保护关键行业利润”,中国设备的崛起,让美国本土企业感到不安。一旦中国品牌在全球打出名声,那些靠政府采购吃饭的老牌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 上世纪日本在电视机、录像机领域崛起时,美国也是通过设置技术标准限制进口。但这招只能暂时拖延,挡不住真正的产业升级。中国在核磁设备上的突破,正是这一轮产业周期的关键拐点。 中国这次不是靠低价劣质突围,而是靠硬技术、真创新。这和过去“组装代工”那一套完全不同。联影是从芯片、算法到整机全链条自主掌控。 这场挑战的深远意义,不仅是让中国人看病便宜了,更是让全球更多普通人也能用上本来只有大城市才能拥有的高端医疗设备。 过去靠技术卡脖子收割全球的模式,在被逐步打破。新的模式正在建立,技术归于民用,成本降下来,服务提上去,资源再分配更公平。 这场从三千万到293万的转折,不只是市场风云变幻,更是全球技术权力重新洗牌的一个缩影。当核心技术不再是资本的筹码,而是全民可用的工具,真正的公共福祉才有了持久的保障。 参考:新华网:跻身全球一流水平 国产磁共振仪器再上新台阶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